•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骨科 (武漢,430022)# 現在鄭州市骨科醫(yī)院;

目的 探討自行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活性多肽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體外定向誘導成骨的能力,評價BMP-2活性多肽的成骨誘導性及誘導成骨的劑量依賴性 方法取4周齡Wistar大鼠分離培養(yǎng)MSCs,傳至第3代時改用條件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中分別加入濃度為300、200、100、50及0 μg/ml的BMP2活性多肽,并依次記為A、B、C、D和E組。細胞培養(yǎng)至5、10、15及20 d,檢測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測定鈣含量,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檢測Ⅰ型膠原、骨橋蛋白 (osteopontin,OPN) 及骨鈣素(osteocalcin,OCN) mRNA的表達,檢測不同濃度BMP2活性多肽體外誘導成骨的能力。結果 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用條件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4 d后,培養(yǎng)細胞由長梭形轉變?yōu)槎趟笮位蚨嘟切?。隨條件培養(yǎng)基中BMP-2活性多肽濃度的增加,細胞發(fā)生成骨樣改變的時間提前。ALP活性和鈣含量檢測顯示,A組和B組較其他組增加明顯,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lt;0.05),但A、B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gt;0.05)。FQ-PCR檢測發(fā)現不同濃度條件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14 d后,Ⅰ型膠原、OPN和OCN mRNA在各組均有表達。Ct值表明其表達量的大小順序為A、B、C、D組,E組無表達,A組和B組的Ct值明顯大于C組和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lt;0.05),但A組和B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gt;0.05)。結論 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進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誘導作用存在劑量依賴關系,最佳誘導劑量為200 μg/ml。

引用本文: 段智霞,鄭啟新,郭曉東,袁泉,陳順廣. 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體外定向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劑量依賴性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7, 21(10): 1118-1122. doi: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