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介入性" 6條結果
  • 帶膜網狀鎳鈦合金支架治療惡性病變引起的食管狹窄

    目的 通過使用帶膜網狀鎳鈦合金支架治療惡性病變引起的食管狹窄,評價該支架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對38例食管狹窄患者行食管支架植入,其中晚期食管癌引起食管狹窄23例(1例上段食管癌合并食管-氣管瘺),晚期賁門癌4例,食管、賁門癌術后吻合口復發(fā)6例,肺癌侵及食管4例,縱隔淋巴結轉移癌壓迫食管1例。全部病例均在X線電視監(jiān)視下經口食管擴張后放入帶膜網狀鎳鈦合金支架,術后全身靜脈化療并進行隨訪。 結果 本組無手術死亡。38例共進行39次支架植入,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其中1例因腫瘤生長超過原支架上緣引起再堵塞,而于首次支架植入2.5個月后第2次放置,1例15cm長食管癌患者同時放置2根支架。支架植入后靜脈化療(卡鉑+5-氟脲嘧啶,共4個療程)。隨訪觀察35例,26例平均生存4.5個月后死亡;6例生存11~19個月,平均16個月;3例生存超過24個月。死前1~7d均可進食,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結論 帶膜網狀鎳鈦合金支架治療惡性病變引起的食管狹窄,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進食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1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引導下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腫瘤的臨床研究

    目的 探討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機引導下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療脊柱腫瘤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月對196例脊柱腫瘤患者采用PVP術。其中男99例,女97例,年齡23~85歲,平均60.4歲。176例為脊柱轉移瘤,原發(fā)肺癌66例,乳腺癌55例,肝癌19例,大腸癌15例,胃癌9例,前列腺癌12例;多發(fā)性骨髓瘤16例;脊柱惡性淋巴瘤4例。累計頸椎32例,胸椎93例,腰椎71例。脊椎節(jié)段:1個節(jié)段135例,2個節(jié)段50例,gt;3個節(jié)段11例。術后進行常規(guī)化療及其他綜合治療。觀察患者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的變化,X線片測量病椎前緣、中線和后緣高度的變化。結果 196例279節(jié)椎體成形術獲得成功, 手術穿刺成功率100%。每節(jié)椎體注射骨水泥1~9 ml。術后X線片及CT檢查顯示所有患者均取得脊柱的穩(wěn)定。隨訪6個月~3年,193例(98.5%)患者術后腰背部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3例(1.5%)改善不明顯,手術前后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椎的平均前緣高度(術前15.71±2.80 mm,術后16.61±3.01 mm),中線高度(術前13.65±2.93 mm,術后14.52±2.72 mm),后緣高度(術前23.67±2.81 mm,術后23.70±3.13 mm),手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內肺癌和肝癌的平均生存時間為9個月,乳腺癌、胃腸道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其他轉移腫瘤的平均生存時間為18個月,多發(fā)性骨髓瘤平均生存時間27個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1)。結論 PVP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并發(fā)癥少的特點,可有效緩解脊柱轉移瘤患者疼痛,穩(wěn)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質量,并能降低截癱發(fā)生率。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T引導下經椎弓根椎體病變穿刺活檢術

    【摘要】 目的 探討CT引導下經椎弓根穿刺活檢對椎體病變的診斷價值及可行性?!》椒ā』仡櫺苑治?009年5月—2010年4月42例椎體病變患者經椎弓根穿刺活檢的穿刺活檢方法、病理結果、最終診斷及穿刺并發(fā)癥。 結果 患者總穿刺準確率為95.2%(40/42)。其中惡性病變的穿刺準確率為94.3%(33/35),良性病變穿刺準確率為100%(7/7);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穿刺并發(fā)癥?!〗Y論 CT引導下經椎弓根穿刺活檢診斷椎體病變有安全可靠、準確性高等特點。【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T guided transpedicular biopsy in diagnosing vertebral body lesions.  Methods From May 2009 to April 2010, 42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body lesions underwent CT guided transpedicular biopsy.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the puncture method, pahtological resutls, final diagnosis, and the pucture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accuracy rate of the puncture was 95.2%(40/42). The accuracy rate of the puncture was 94.3% (33/35) for malignant lesions and 100.0% (7/7) for benign lesions.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CT guided transpedicular biopsy is very helpful in diagnosing vertebral body lesions with high accurac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冠狀動脈造影及介入性治療患者術前準備剃除陰毛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冠脈)造影及介入性治療術前準備剃除陰毛的必要性。 方法納入2013年1月-3月行冠脈造影及介入性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88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438例)和對照組(4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前準備不剃除陰毛,對照組術前準備按常規(guī)剃除陰毛。對比兩組患者所耗費的成本、傷口感染率和患者心理接受程度,并統(tǒng)計手術穿刺的部位及其感染率。 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所耗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和心理接受程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發(fā)生感染2例(0.46%),對照組發(fā)生感染3例(0.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股動脈穿刺69例,兩組中采用股動脈穿刺患者的皮膚感染率分別為3.03%和2.7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冠脈造影及介入性治療的患者術前采用無需剃除陰毛的皮膚準備方法可降低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對術后皮膚感染情況無影響,并且能有效減少患者心理不適感。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眼動脈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眼動脈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的療效。 方法經眼底彩色照相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確診為CRAO的14例患者14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6.7±20.3)歲。發(fā)病時間 9~72 h,平均發(fā)病時間22 h。視力無光感4只眼,光感5只眼,手動5只眼。眼壓14~2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眼壓19 mmHg。確診后均參照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適應證和禁忌癥行眼動脈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療。眉弓內下角皮膚切開分離暴露出滑車上動脈,從該動脈插入帶導絲的微導管,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觀察下用同軸微導管技術經滑車上動脈間歇性注入尿激酶,總用量為40萬U;溶栓過程中注入罌粟堿30 mg。介入溶栓結束即在DSA下觀察眼動脈及其分支較溶栓前有無血管增粗、循環(huán)改善。介入治療后48 h內行FFA檢查觀察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改變情況。以臂-視網膜循環(huán)時間(A-Rct)和視網膜動脈主干-末梢充盈時間為視網膜循環(huán)恢復的判定標準。A-Rct≤15 s和視網膜動脈主干-末梢在2 s內全部充盈為顯效;A-Rct較治療前縮短但在16~20 s以內,視網膜中央動脈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時間3~8 s為有效;A-Rct雖較治療前縮短但仍≥21 s,視網膜中央動脈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時間≥9 s為無效。視力較治療前提高3行以上為顯效,提高2行為有效,變化在1行以內或下降為無效。治療后隨訪5~21 d,平均隨訪時間16 d。隨訪觀察患者視力改善程度以及眼部、全身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結果14只眼經滑車上動脈導管插入均獲得成功。插管成功后DSA可見眼動脈顯示良好,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無顯影。微導管注入溶栓藥物后DSA顯示眼動脈及其分支增粗、循環(huán)較溶栓前加快2 s者5只眼,3 s者6只眼,4 s者3只眼;且眼環(huán)顯影較溶栓前更明顯。介入治療后48 h內FFA檢查發(fā)現(xiàn),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變化屬于顯效者8只眼,占57.1%;有效者4只眼,占28.6%;無效者2只眼,占14.3%。視力變化屬于顯效者6只眼,占42.9%;有效者6只眼,占42.9%;無效者2只眼,占14.2%。治療及隨訪過程中均未發(fā)生眼球活動異常、玻璃體積血以及切口部位血腫、顱內出血、腦栓塞等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 結論眼動脈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療CRAO可改善患眼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提高視力;治療及隨訪過程中無眼部及全身不良反應發(fā)生。

    發(fā)表時間:2016-10-02 04:5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經滑車上動脈逆行或頸外動脈順行介入溶栓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伴同側頸內動脈閉塞的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經滑車上動脈逆行或頸外動脈順行介入溶栓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CRAO)伴同側頸內動脈閉塞的療效。方法臨床確診為CRAO伴同側頸內動脈閉塞的9例患者9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齡(45.2±18.1)歲,平均發(fā)病時間24 h。視力無光感4只眼,光感3只眼,手動2只眼。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視網膜動脈熒光充盈延遲,可見動脈熒光充盈前峰,部分患眼可見逆行充盈熒光。臂-視網膜循環(huán)時間(A-Rct)≥35 s 4只眼,≥25 s ~<35 s 5只眼;視網膜動脈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時間≥15 s 2只眼,≥12 s ~<15 s 3只眼,≥9 s ~<12 s 4只眼。確診后參照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適應證和禁忌癥行經滑車上動脈逆行介入溶栓治療8只眼,頸外動脈順行介入溶栓治療1只眼。采用間歇性注藥方式注入尿激酶,總用量40萬U。尿激酶注射完畢后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觀察眼動脈及其分支有無變化以及循環(huán)時間、眼環(huán)顯影狀況。以眼動脈及其分支增粗、循環(huán)時間縮短2 s以上為治療有效。介入溶栓治療后24 h復查視力、眼底及FFA,對比分析治療前后視力、眼底及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狀況。以A-Rct≤15 s和視網膜動脈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時間在2 s內為顯效,即恢復正常;A-Rct較治療前縮短但在16~20 s以內,視網膜動脈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時間3~8 s為有效;A-Rct雖較治療前縮短但仍≥21 s,視網膜動脈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時間≥9 s為無效。同時觀察患者有無眼球活動異常、玻璃體積血以及切口部位血腫、顱內出血、腦栓塞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發(fā)生。結果DSA檢查,眼動脈及其分支血管增粗6只眼,占66.7%;眼環(huán)顯影較前明顯6只眼,占66.7%。循環(huán)時間縮短2 s者3只眼, 3 s者3只眼, 4 s者2只眼,無變化1只眼。FFA檢查,A-Rct均較治療前縮短,為16~20 s。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變化顯效4只眼,占44.4%;有效4只眼,占44.4%;無效1只眼,占11.2%。視力提高3行4只眼, 占44.4%;提高2行3只眼,占33.3%;變化在1行以內1只眼,占11.2%;無變化1只眼, 占11.2%。所有患眼眶部皮膚傷口愈合。治療及隨訪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切口部位血腫、顱內出血、腦栓塞等并發(fā)癥以及眼球活動異常、玻璃體積血等眼部不良反應。結論經滑車上動脈逆行或頸外動脈順行介入溶栓治療CRAO伴同側頸內動脈閉塞,可改善患眼視網膜血液循環(huán)及視力;治療及隨訪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全身及眼部并發(fā)癥。

    發(fā)表時間:2018-05-18 06: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