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保留括約肌虛掛線法治療高位肛周膿腫的臨床療效。 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隨機對照試驗,對52例高位肛周膿腫患者施行手術治療,其中保留括約肌虛掛線法(治療組)26例,切開掛線引流法(對照組)26例。對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肛瘺發(fā)生率、切口愈合時間、術后1~15 d每晚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和術后6個月痊愈患者肛門功能后遺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結果 術后6個月,治療組和對照組肛瘺發(fā)生率分別為4.0%和3.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15 d治療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切口愈合時間分別為(19.05 ± 6.71)d和(21.42 ± 8.40)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治療組痊愈患者肛門功能全部正常,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為1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保留括約肌虛掛線治療在術后疼痛、切口愈合時間和保護肛門功能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切開掛線引流治療,是一種治療高位肛周膿腫較為理想的方法。
目的探討外剝內扎注射術加肛門內括約肌部分切開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 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間搜集診斷明確,并住院行手術治療且符合納入標準的混合痔患者,分成觀察組(184例)和對照組(180例),兩組均行外剝內扎注射術,其中觀察組加肛管后側部分切開肛門內括約肌,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創(chuàng)口水腫、出血及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及肛門狹窄等并發(fā)癥情況。 結果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外剝內扎注射術加肛管后側部分切開肛門內括約肌治療混合痔可有效緩解術后癥狀,減少并發(fā)癥,縮短療程,是合理、可行的術式,值得臨床推廣。
目的 將六合丹用于新西蘭大白兔創(chuàng)傷感染創(chuàng)面,探討其促進傷口愈合的機制。 方法 采用自身對照法,麻醉滿意后對 40 只新西蘭大白兔造模,每只兔背部做 5 個直徑 2 cm 的圓形感染性創(chuàng)面,分別為空白組、模型組、中藥組(紫草油)、西藥組(藻酸鈣傷口敷料)、治療組(六合丹),術后第 1 天起開始每天換藥,術后第 3、7、14、21 天隨機處死 10 只新西蘭大白兔,每個創(chuàng)面平均分為 2 份,1 份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創(chuàng)面中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1 份用免疫組織化學半定量測定創(chuàng)面中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達。 結果 術后第 3、7 天,IL-1β 含量從低到高依次為空白組、治療組、西藥組、中藥組、模型組[第 3 天:(680.81±185.53)、(1 028.67±205.57)、(1 278.67±251.15)、(1 449.86±230.74)、(1 544.62±371.77) pg/mL,第 7 天:(1 024.43±239.94)、(1 333.57±257.31)、(1 635.14±222.40)、(1 784.71±323.85)、(1 953.29±324.78) pg/mL],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 14 天,IL-1β 含量從低到高依次為治療組、空白組、西藥組、中藥組、模型組[(908.71±108.61)、(978.57±161.75)、(1 120.43±265.39)、(1 129.71±298.06)、(1 191.14±234.92) pg/mL],除西藥組和中藥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 21 天,空白組、模型組、中藥組、西藥組 IL-1β 含量分別為(487.19±121.80)、(496.35±102.15)、(500.31±139.34)、(499.08±120.67) pg/mL,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 IL-1β 含量[(398.62±102.93) pg/mL]低于其余各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模型組創(chuàng)面中 TNF-α 的表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均高于其余各組,治療組和西藥組的 TNF-α 的表達下降較模型組明顯,中藥組的 TNF-α 的表達強于治療組和西藥組。 結論 六合丹外敷感染性創(chuàng)面可有效抑制 IL-1β、TNF-α 的表達,減少感染性創(chuàng)面炎性因子的釋放,加快其更好地愈合。
目的 總結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浮肩損傷(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xiàn)SI)的手術方法及臨床效果。 方 法 2004 年7 月- 2009 年1 月,收治22 例FSI 患者。男17 例,女5 例;年齡17 ~ 58 歲,平均38.2 歲。交通傷 18 例,高處墜落傷 3 例,重物砸傷1 例。其中鎖骨骨折19 例,肩鎖關節(jié)脫位3 例。均有不同程度合并傷。傷后至入院時間為1 ~ 38 d。鎖骨骨折及肩鎖關節(jié)脫位采用重建鋼板、解剖鋼板或鎖骨鉤鋼板固定,肩胛頸骨折采用重建鋼板固定。 結果 術后1 例切口出現(xiàn)排斥反應,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2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28 個月,平均 12.6個月。1 例因鋼板螺釘松動,延長制動3 個月后愈合,其余均于術后2 ~ 3 個月骨折達臨床愈合。術后6 個月除1 例頸椎骨折和1 例臂叢神經損傷者肩部肌肉不全癱瘓外,其余20 例肩關節(jié)功能采用Herscovici 等的評價標準評定:獲優(yōu) 13 例,良 4 例,差3 例,優(yōu)良率85%。 結論 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FSI 允許患肩較早進行功能鍛煉,恢復肩部外觀,是一種較好治療方法。
目的 探討分段切除整形聯(lián)合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間華西醫(yī)院收治的120例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行分段切剝閉合整形聯(lián)合PPH,并進行療效觀察。結果 術后患者平均住院時間7.6 d,傷口愈合平均時間11.9 d; 術后尿潴留的發(fā)生率為5.8%(7/120)。術后3 d的疼痛平均積分: 術后第1天5.3分(1~8分),第2天3.6分(2~9分),第3天2.2分(1~8分)。所有患者均隨訪12個月,出現(xiàn)便血3例,脫出1例,肛門皮贅或異物感1例。對術后12個月時的肛門功能、肛門狹窄或緊縮感進行評價,無一例異常。結論 分段切除整形聯(lián)合PPH能更好地處理環(huán)狀混合痔,在徹底清除病灶同時,修復和重建肛門及肛管,保護其大小和功能,是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較理想術式。
【摘要】目的 探討分段整形提縮注射術治療脫肛痔的臨床療效。方法 175例重度環(huán)狀痔, 沿肛緣弧形切除結締組織外痔以整形肛門, 再于結扎痔核基底及其上端黏膜下層注射消痔靈注射液,并進行療效觀察。結果 術后肛周水腫(72 h)、疼痛(24及72 h)明顯減少; 術后4周臨床治愈145例,好轉23例,總有效率為96.0%; 所有患者均隨訪3~6個月,未見復發(fā)。結論 選擇分段整形提縮注射術既比較徹底地去除了痔核使之不易復發(fā),又整形了肛門,保護其大小和功能, 該術式可成為治療脫肛痔的較理想術式。
目的 探討擴大刮除術治療軟骨母細胞瘤的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1 年 1 月—2016 年 5 月,采用病灶擴大刮除術治療的 37 例軟骨母細胞瘤患者臨床資料。男 24 例,女 13 例;年齡 12~30 歲,中位年齡 17 歲。原發(fā)患者 32 例,復發(fā)患者 5 例?;颊呔跃植刻弁礊槭装l(fā)癥狀。病程 2~8 個月,平均 4.9 個月。病變部位:股骨遠端 10 例,股骨近端 7 例,脛骨近端 9 例,肱骨近端 5 例,髕骨 2 例,距骨 1 例,跟骨 1 例,骨盆 2 例。根據(jù)良性骨腫瘤的 Enneking 分期均為 3 期。病灶長徑為 1.2~6.9 cm,平均 3.2 cm。19 例病變累及骺板。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颊呔@隨訪,隨訪時間 12~76 個月,平均 40.5 個月。末次隨訪時國際肌肉骨骼腫瘤學會(MSTS)評分為(27.5±1.4)分,與術前(18.5±1.9)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462,P=0.000)。術后 5 個月復發(fā) 1 例(2.7%)。X 線片復查示,6 例出現(xiàn)部分植骨吸收,但植骨區(qū)關節(jié)面未見明顯塌陷。3 例骺板受累且病變位于膝關節(jié)周圍者,出現(xiàn)肢體短縮畸形,但無內外翻畸形,膝關節(jié)活動未受影響。 結論 擴大刮除術治療軟骨母細胞瘤具有術后復發(fā)率低、肢體功能良好、骨骼發(fā)育畸形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是治療該疾病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