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基線臨床指標和肺生理狀況對評估特發(fā)性肺纖維化( IPF) 預后的意義。方法 以2002 年1 月1 日至2010 年7 月31 日在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確診的84 例IPF患者為研究對象, 評估年齡、性別、吸煙史、糖皮質激素治療、確診前病程、體重指數(shù)、杵狀指、氧合指數(shù) ( PaO2 /FiO2 ) 、C 反應蛋白( CRP) 、血沉( ESR) 、血清乳酸脫氫酶( LDH) 、血白蛋白( ALB) 等基線臨床和肺功能指標對IPF 患者預后的影響。采用單因素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各指標對患者死亡風險度的影響, 采用Kaplan-Meier 檢驗比較各組間生存率。結果 IPF患者確診后中位生存期為34. 7 個月。氧合指數(shù)以及用力肺活量( FVC) 、肺活量( VC) 、肺總量( TLC) 、一氧化碳彌散量( DLCO) 的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 % pred) 均能影響IPF 患者的死亡風險( HR值0. 940 ~0. 994, P 均lt; 0. 01) 。上述各指標的組間生存率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Log-rank 值5. 288-23. 405, P 均lt;0. 05) 。此外, 血清 LDH升高組與正常組的組間生存率亦有顯著差異( Log-rank 值6. 092, P = 0. 014) 。結論 基線氧合指數(shù)和肺功能各指標( FVC% pred、VC% pred、TLC% pred、DLCO% pred) 可能對IPF 患者的預后有指示作用。血清LDH 升高與否亦可能與IPF生存有關聯(lián)。
目的 探討術前肺通氣功能檢查對評估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患者手術后生存的意義。方法 以2003 年1 月1 日至2008 年12 月31 日在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行肺癌根治術的146 例NSCLC 患者為研究對象, 評估術前肺通氣功能各指標如肺活量( VC) 、用力肺活量( FVC) 、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 FEV1 ) 、FEV1 /FVC、呼氣峰流速( PEF) 對NSCLC 術后生存的影響。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各指標對患者死亡風險度的影響, 采用Kaplan-Meier 檢驗比較各組間生存率。結果 NSCLC 患者手術后中位生存期為31. 0 個月。VC、FVC、FEV1 三者的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 % ) 被證實為影響NSCLC 患者術后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 HR 值0. 979 ~0. 981,P 均lt;0. 05) 。VC≤預計值80% 與gt; 預計值80% 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是31. 0 個月和34. 0 個月,FVC≤預計值80% 與gt; 預計值80% 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是27. 0 個月和43. 0 個月, FEV1 ≤預計值80% 與gt; 預計值80% 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是17. 0 個月和44. 0 個月, 各組間生存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均lt;0. 05) 。結論 開胸手術前肺通氣功能指標( VC、FVC、FEV1 三者的實測值占預計值% )可能對NSCLC 患者手術后的生存有預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