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動物計算機斷層掃描(CT)實驗中, 因需考慮小動物存活率以及實驗的連續(xù)性等問題, 一般較少采用高劑量的X射線進行實驗; 而低劑量的X射線會導致重建圖像被噪聲污染, 影響圖像質量, 不利于后續(xù)實驗分析。為解決此問題,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全局字典學習的降噪方法, 并將其應用于提升低劑量小動物CT重建圖像質量的研究中。針對真實的小動物CT重建數據, 選擇高劑量的小動物CT重建圖像作為訓練樣本, 利用逐列更新的字典學習算法(K-SVD), 構建包含圖像信息的全局字典; 利用正交匹配追蹤算法(OMP)將低劑量重建圖像利用全局字典進行稀疏分解, 分離噪聲, 最后將重建圖像復原, 達到降噪、提升圖像質量、降低小動物CT實驗的拍攝劑量、提高小動物存活率的目的。實驗結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夠有效減少低劑量動物CT圖像的噪聲, 并能夠較好地保留圖像細節(jié)。
目的分析微創(chuàng)直視心臟手術在≥60歲老年心臟病患者中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貞醫(yī)院行微創(chuàng)直視心臟手術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60~81(66.4±4.8)歲,體重47~92(66.1±10.6)kg。 結果全組體外循環(huán)時間70~346(141.2±57.2)min,主動脈阻斷時間47~207(99.8±37.6)min,心臟停跳術后自動復跳37例(90.2%)。氣管內插管時間6~45(17.1±9.1)h,住ICU時間12~84(22.1±12.2)h,手術后住院時間4~15(7.0±2.5)d;切口長度4~9(5.3±0.9)cm,術后第1 d心包引流量(466.6±412.1)ml,未輸血患者27例(45.0%)。圍術期死亡2例(3.3%),二次開胸探查止血2例,二次氣管內插管1例,心搏驟停1例,皮膚切口愈合不良2例,右膈神經損傷1例。出院時心功能Ⅰ級47例,Ⅱ級8例,Ⅲ級3例。 結論微創(chuàng)直視心臟手術對老年心臟病患者的近期手術效果良好,手術安全性高,適用范圍廣泛。
目的 通過分析竇性心律與心房顫動患者心房肌成纖維細胞 BKCa 通道表達差異,探索心肌纖維化產生的機制,為治療和逆轉心房顫動結構重構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方法 選擇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胸外科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12 月收治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且行體外循環(huán)瓣膜置換術的 10 例患者,其中竇性心律患者(竇性心律組) 5 例,男 2 例、女 3 例,年齡(49.1±8.3)歲;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組) 5 例,男 3 例、女 2 例,年齡(50.3±5.8)歲。于術中獲取右心耳組織約 100 mg,采用組織塊貼壁法培養(yǎng)心房成纖維細胞,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RT-PCR)檢測培養(yǎng)的成纖維細胞中 BKCa 通道 mRNA 表達水平及 western blotting 檢測 BKCa 通道蛋白的表達情況。 結果 (1)比較心房顫動組及竇性心率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兩組患者年齡(t=1.21,P=0.67)、性別(t=2.56,P=0.7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左房內徑、右房內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45,P=0.01;t=23.52,P=0.06)。(2)兩組 BKCa α 和 BKCa β1 的 mRNA 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3.14,P=0.79;t=2.88,P=0.69);(3)兩組 BKCa α 和 BKCa β1 的蛋白表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5,P=0.31;t=0.73,P=0.46)。 結論 BKCa 通道可能不參與心房顫動的發(fā)生及維持,其在心肌纖維化進程中可能發(fā)揮著作用。
患者,女,75歲。因“胸悶 3 年,加重伴乏力 2 個月”入院?;颊呒韧蚬跔顒用}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于左前降支植入支架 2 枚。目前檢查結果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并輕度反流,主動脈瓣二葉式畸形。因患者術前評估提示美國胸外科醫(yī)師學會評分 17.9%,外科手術高危。經心臟團隊討論后,最終通過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解除主動脈瓣狹窄。
該文介紹了 1 例主動脈瓣重度反流并中度狹窄的患者在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發(fā)生冠狀動脈堵塞及術后出現腹膜后血腫的臨床診療過程。患者術中出現循環(huán)崩潰,予體外膜肺氧合支持及冠狀動脈保護下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冠狀動脈造影未見明顯異常,撤回導絲,復查造影發(fā)現左冠狀動脈開口堵塞,遂經瓣架網眼置入冠狀動脈支架至左冠狀動脈開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后 2 周患者腹部 CT 提示腹膜后巨大血腫,緊急造影提示左髂外動脈造影劑外滲,遂予球囊壓迫后植入覆膜支架。該文對冠狀動脈堵塞及血管并發(fā)癥的臨床特點、危險因素及處理策略進行討論,具有一定臨床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