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達及其與血管瘤消退的關系。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Caspase-3在79例血管瘤和5例正常皮膚組織中的表達。結果79例血管瘤患者血管組織的Caspase-3陽性表達率在增殖期、消退期、退化期分別為52.4%、91.2%和83.3%,退化期、消退期的陽性表達高于增殖期(P<0.05,P<0.01),也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而增殖期與正常對照組陽性表達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Caspase3參與了血管瘤由增殖期轉變?yōu)橄似诘牟±戆l(fā)生過程,Caspase-3的活化誘導了細胞凋亡的發(fā)生,這可能是血管瘤自發(fā)消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的 探討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AO)的治療。方法 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間我院對24例患者的26條有嚴重慢性缺血表現(xiàn)的下肢,經(jīng)Doppler 超聲與DSA、CTA或MRA檢查,確診為下肢TAO。根據(jù)影像提示的病變部位與程度不同,分別用以下方式治療: ①19例患者(21條下肢) 行靜脈動脈化手術治療; ②3例患者(3條下肢)行血管腔內介入治療; ③2例患者(2條下肢)行動脈切開取栓手術。結果 19例患者(21條下肢)靜脈動脈化術后隨訪1~14.5年(平均5.6年),13條患肢癥狀不同程度好轉,可基本正常生活。術前ABI為0.38±0.11,術后6個月為0.79±0.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手術有效率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條下肢)行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其中1條失敗后改行低位深組靜脈動脈化手術; 2例患者(2條下肢)行動脈切開取栓成功; 術后隨訪1~4年(平均1.8年),均無截肢。結論 根據(jù)病變部位與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是提高療效的關鍵。靜脈動脈化手術是治療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目的觀察分析結節(jié)病伴乳糜胸的臨床特征、診斷、治療,以提高臨床醫(yī)生對該病的認識。方法分析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理確診的首例結節(jié)病伴乳糜胸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檢索復習 PubMed 的 10 例結節(jié)病伴乳糜胸患者的發(fā)病年齡、性別、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治療和預后。結論本例為年輕男性患者,以胸痛、咳嗽為首發(fā)癥狀;胸部 CT 示全身多發(fā)淋巴結腫大,多發(fā)肺結節(jié)影,胸膜增厚,左側胸腔積液及肺間質改變;胸腔閉式引流示乳糜胸;頸部淋巴結和支氣管黏膜活檢病理為非干酪樣肉芽腫;經(jīng)潑尼松治療 9 個月預后佳。分析檢索的 10 例結節(jié)病并發(fā)乳糜胸患者,以右側乳糜胸為主,患者大多通過肺組織、淋巴結及胸膜活檢確診,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生長抑素、中鏈甘油三脂飲食、胸膜固定術及胸導管結扎術。對Ⅱ、Ⅲ期患者以糖皮質激素為基礎的內科治療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Ⅳ期結節(jié)病伴并乳糜胸患者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差,并發(fā)心肺功能不全可致死亡。結論乳糜胸是結節(jié)病的一種罕見并發(fā)癥,與肉芽腫侵犯淋巴組織引起淋巴管阻塞有關,內科治療大多預后好。
目的 應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探究POLD1基因在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方法 應用TIMER數(shù)據(jù)庫分析POLD1在NSCLC及正常肺組織中的表達差異,UALCAN數(shù)據(jù)庫進一步驗證并分析POLD1在不同臨床亞組間的表達。利用GEPIA、TIMER數(shù)據(jù)庫探索POLD1表達水平與NSCLC患者預后的關系, cBioPortal、STRING數(shù)據(jù)庫研究POLD1在NSCLC中突變及蛋白相互作用,TISIDB數(shù)據(jù)庫探索POLD1表達與NSCLC腫瘤免疫浸潤的關系。結果 POLD1在肺腺癌及肺鱗癌組織中表達均高于正常組織。POLD1低表達的肺腺癌患者較高表達患者預后更好,POLD1與肺鱗癌患者預后無明顯相關性。突變分析發(fā)現(xiàn)1.2%的肺腺癌患者及1.8%的肺鱗癌患者攜帶POLD1突變,主要為錯義突變。蛋白互作分析發(fā)現(xiàn)POLD1可能與POLD2、POLD3、POLD4、POLE、RPA1、PCNA、MSH6、MSH2、FEN1蛋白有相互作用,功能集中于DNA復制、錯配修復等。此外,POLD1與NSCLC組織中免疫細胞浸潤相關。結論 POLD1在NSCLC中高表達,其表達與肺腺癌生存預后呈負相關。POLD1基因可能成為NSCLC早期診斷、預后判斷及免疫療效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