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浩淼" 6條結果
  • 骶骨切除范圍對髂骨釘重建腰- 髂固定結構穩(wěn)定性的生物力學影響

    目的 評價骶骨切除范圍對使用髂骨釘技術的腰- 髂固定結構穩(wěn)定性的生物力學影響,以明確髂骨雙釘技術的使用時機。 方法 取自愿捐獻的9 具成年新鮮尸體L2 至骨盆標本用于實驗。首先行L3 ~ 5 椎弓根釘固定,并將此結構定義為腰- 髂部的完整狀態(tài)(完整狀態(tài)組)。完整狀態(tài)測試后,在同一標本上行階段性骶骨部分切除并聯(lián)合L3 ~髂骨釘棒系統(tǒng)固定如下,A 組:S1 以下切除加雙側髂骨單釘?shù)难? 髂固定(以下稱Single);B 組:1/2 S1 以下切除加Single;C 組:單側骶髂關節(jié)切除加Single;D 組:骶骨完全切除加Single;E 組:骶骨完全切除加雙側髂骨雙釘?shù)难? 髂固定。在MTS 材料測試機上,給標本分別施加0 ~ 800 N 軸向壓縮和—7 ~ 7 N?m 軸向扭轉載荷,計算并比較各組的結構壓縮和扭轉剛度。 結果 完整狀態(tài)組的壓縮剛度值為(392 ± 119)N/mm,A ~ E 組L3 ~髂骨重建結構的壓縮剛度分別是完整狀態(tài)組的106.4% ± 9.5%、102.7% ± 8.0%、92.2% ± 10.1%、72.7% ± 8.0% 和107.7% ± 10.7%。A、B、C 組及完整狀態(tài)組4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4 組的壓縮剛度顯著高于D 組(P lt; 0.05);E 組與A、B 組和完整狀態(tài)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但顯著高于C、D 組(P lt; 0.05)。完整狀態(tài)組的扭轉剛度值為(3.22 ± 1.23)N?m/deg,A ~ E 組重建結構的扭轉剛度分別是完整狀態(tài)組的105.4% ± 10.1%、89.8% ± 12.3%、75.9% ± 10.6%、71.2% ± 10.2% 和109.1% ± 16.9%。A、B、E 組與完整狀態(tài)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C、D 組的扭轉剛度顯著低于A、E 組和完整狀態(tài)組(P lt; 0.05),E 組的扭轉剛度顯著高于B 組(P lt; 0.05)。 結論 1/2 S1 以下切除后,使用髂骨單釘技術可有效恢復局部穩(wěn)定性;進一步切除單側骶髂關節(jié)或全部骶骨時,髂骨單釘技術難以恢復局部初始穩(wěn)定性。在骶骨腫瘤手術治療中,對于骶骨全切或單側骶髂關節(jié)切除所致的失穩(wěn),應采用髂骨雙釘固定。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植釘部位和骨水泥強化對髂骨釘固定強度的生物力學影響

    目的 比較使用和未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釘?shù)缽娀墓巧厢敽拖箩斣谄谳d荷后的最大拔出力,為合理使用髂骨釘技術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 從5 具自愿捐獻的成人防腐尸體采集10 個完整髂骨標本用于實驗。采用雙能X 線吸收法測定每具尸體L1 ~ 4 椎體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將植入髂骨上柱和下柱的螺釘分別命名為髂骨上釘和髂骨下釘。使用長70 mm、直徑7.5 mm 的螺釘,根據(jù)PMMA 強化與否依次建立以下4 組髂骨釘固定模型:髂骨上釘(A 組)、PMMA 釘?shù)缽娀墓巧厢敚˙ 組)、髂骨下釘(C 組)和PMMA 釘?shù)缽娀墓窍箩敚― 組)。將髂骨模擬人體站立位固定于MTS 材料實驗機上,向螺釘尾部施加100 ~ 300 N 循環(huán)壓力載荷2 000 次后,測試髂骨釘?shù)妮S向最大拔出力。 結果 5 具尸體的BMD 為(0.88 ± 0.06)g/cm2。所有髂骨釘均準確植入預計釘?shù)?,未見髂骨釘穿入髖臼和穿出內(nèi)外板等情況,疲勞測試后均未出現(xiàn)螺釘松動跡象。A、B、C、D 組的最大拔出力分別為(964 ± 250)、(1 462 ± 266)、(1 537 ± 279)、(1 964 ± 422)N。D 組最大拔出力大于其他3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B、C 組最大拔出力明顯高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B、C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 論 髂骨下釘?shù)墓潭◤姸蕊@著高于髂骨上釘;PMMA 釘?shù)缽娀夹g可有效提高髂骨釘?shù)腻^定強度,可用于髂骨釘松動的翻修。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吉非替尼治療后行手術切除肺粘液表皮樣癌一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腫瘤型假體無菌性松動翻修術后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采用普通長柄假體或同種異體骨假體復合物(allograft-prosthesis composite,APC)翻修治療腫瘤型假體無菌性松動的療效。 方法 2002 年1 月- 2008 年6 月,收治14 例腫瘤型假體無菌性松動患者。男8 例,女6 例;年齡21 ~ 70 歲,平均43.9 歲。腫瘤部位:股骨遠端8 例,股骨近端2 例,脛骨近端4 例。假體置換術后6 ~ 31年出現(xiàn)患肢疼痛,負重和行走時加重;6 例出現(xiàn)患肢短縮畸形。術前參照美國骨與軟組織腫瘤協(xié)會(MSTS)功能評分系統(tǒng)行關節(jié)功能評分為(16.36 ± 1.50)分。X 線片檢查見假體明顯松動和下沉。出現(xiàn)癥狀至入院時間為3 ~ 9 年,平均4.5 年。7 例骨量嚴重丟失(骨皮質厚度減少gt; 50%)、假體下沉gt; 2 cm、假體穿破骨皮質或即將穿破骨皮質者采用APC 翻修;7 例骨量丟失不嚴重(骨皮質厚度減少lt; 50%)者,采用訂制普通長柄假體翻修。 結果 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 例出現(xiàn)腓總神經(jīng)一過性麻木,對癥治療后3 個月內(nèi)恢復。 患者術后均獲隨訪,隨訪時間2 年2 個月~ 7 年,平均3.6 年。翻修術后患者術前疼痛癥狀均緩解,關節(jié)功能改善。術后12 個月MSTS 功能評分為(23.43 ± 2.56)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10,P=0.024)。X 線片檢查示,術后12 個月2 例采用普通長柄假體翻修患者出現(xiàn)骨水泥周圍無癥狀透亮線,無假體松動和周圍感染等并發(fā)癥;其余患者未見明顯異常。 結論 腫瘤型假體無菌性松動后再次行翻修重建肢體功能可行,根據(jù)患者骨量丟失情況選擇APC 或普通長柄假體翻修,可獲較好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股骨上段惡性骨腫瘤的手術治療

    目的 探討采用廣泛切除及功能重建手術方法治療股骨上段惡性骨腫瘤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1987 年1 月- 2007 年12 月手術治療的62 例股骨上段惡性骨腫瘤患者臨床資料。男29 例,女33 例;年齡14 ~ 73 歲,位年齡35 歲。原發(fā)性腫瘤41 例,病程0.5 ~ 14.0 個月,平均2.5 個月;其中骨肉瘤16 例,纖維肉瘤7 例,軟骨肉瘤6 例,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6 例,間葉源性肉瘤4 例,尤文肉瘤1 例,血管肉瘤1 例;按Enneking 分期:Ⅰ B 期3 例,Ⅱ A 期 2 例,Ⅱ B 期35 例,Ⅲ期1 例。轉移性腫瘤21 例,其中16 例有惡性腫瘤史;病程0.1 ~ 28.0 個月,平均3.4 個月。術中行根治性切除9例,廣泛性切除39例,邊緣性切除14例。39例行人工假體重建(假體組),14例行假體異體骨復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重建(APC 組),8 例截肢,1 例最終行全股骨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 例因腫瘤遠處轉移死亡,術后生存16 ~ 56 個月,平均28 個月;36 例生存患者隨訪時間28 ~ 221 個月,平均64 個月。原發(fā)性腫瘤術后局部復發(fā)率為4.88%(2/41)。術后假體組出現(xiàn)股骨頭脫位2 例,假體柄斷裂1 例,髖部疼痛3 例,髖臼磨損3 例,假體柄周圍松動5 例;APC 組出現(xiàn)移植骨與宿主骨不愈合3 例,髖臼磨損1 例。末次隨訪時,假體組患肢按國際骨與軟組織腫瘤協(xié)會(MSTS)功能評分為77.69% ± 6.50%,APC 組為85.71% ± 7.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01)。 結 論 股骨上段惡性骨腫瘤廣泛切除后,可獲得較好的局部控制;腫瘤切除后APC 重建的患肢功能優(yōu)于人工假體重建。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AJCC/UICC第八版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TNM分期解讀及中文版主要內(nèi)容

    發(fā)表時間:2017-01-22 10:1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