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群" 11條結果
  • 自貢市2001~2009年居民傷害死亡流行病學分析

    目的 分析自貢市居民2001~2009年傷害死亡原因,為自貢市制定傷害防制策略、措施及提出相應衛(wèi)生政策提供依據。方法 采集2001~2009年自貢市居民死亡監(jiān)測資料,對死因別死亡率、年齡別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PYLL)等指標進行分析。結果 2001~2009年自貢市傷害累計報告死亡10 957人,粗死亡率38.13/10萬,標化死亡率36.07/10萬。傷害死亡率以65歲以上老年人最高。前6位傷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機動車以外的運輸事故、自殺、機動車輛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合計占傷害死亡的76.55%。傷害死亡的潛在減壽年數(PYLL)為334 325.50人年,平均潛在減壽年數(APYLL)為34.67年,PYLL 率為11.63‰,男性PYLL 率高于女性。結論 自2006年以來,自貢市居民傷害死亡呈上升趨勢,是造成居民壽命損失的主要原因。傷害死亡已成為影響自貢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應針對自貢市傷害死亡譜和目標人群制訂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11: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四川省自貢市1985~2009年居民全死因分析

    目的 回顧性分析四川省自貢市居民1985~2009年死亡原因,為政府衛(wèi)生決策和疾病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集1985~2009年自貢市居民死亡監(jiān)測資料,對全死因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疾病別死亡率、年齡別死亡率、期望壽命等指標進行分析。結果 自貢市全死因年死亡率波動在6‰左右,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059.769,P=0.000)。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腫瘤、損傷和中毒等外部原因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以及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是自貢市居民死亡的六大主要影響因素。全市不同地區(qū)死亡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 643.926,P=0.000),經標化富順縣最高。性別、年齡組死亡率呈“U”型變化,從≥15歲組開始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50歲以后上升趨勢明顯加劇。嬰兒死亡率持續(xù)穩(wěn)定下降并得到有效控制。孕產婦死亡率明顯降低。全市平均期望壽命為74.72歲,呈上升趨勢。結論 慢性疾病是自貢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應持之以恒地做好急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努力降低發(fā)病率,減少死亡率。自貢市社會逐步步入老齡化,要大力發(fā)展老齡事業(yè)。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11: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孕期不典型子宮破裂一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的比較

    比較采用克氏針內固定和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3 年3 月- 2006 年3 月收治的71 例86 足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手術治療的患者資料,均為閉合性骨折。其中39 例48 足使用克氏針內固定,男34 例,女5 例;年齡15 ~ 64 歲,平均36 歲;病程4 h ~ 10 d。雙側骨折9 例,單側骨折30 例;根據Sanders 分型,Ⅱ型40 足,Ⅲ型7 足,Ⅳ型1 足。32 例38 足使用標準AO 跟骨鋼板內固定,男30 例,女2 例;年齡18 ~ 55 歲,平均33 歲;病程4 h ~ 10 d。雙側骨折6 例,單側骨折26 例;Sanders Ⅱ型31 足,Ⅲ型5 足,Ⅳ型2 足。對術后隨訪超過12 個月的患者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術前和術后Bohler 角、Gissane 角;對單側跟骨骨折評估跟骨高度和寬度(與健側對比);通過手術前后的CT 掃描和Borden 位判斷復位情況;功能評估采用美國足踝骨科協(xié)會(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的評分系統(tǒng)。 結果 克氏針內固定組獲隨訪12 ~ 48 個月,AOFAS 評分 75 ~ 100 分,平均90.6 分;優(yōu)良率為87.8%。Bohler 角術前0 ~ 10°,平均7.8°;隨訪時30 ~ 40°,平均33.2°;Gissane 角術前75 ~ 95°,平均84°;術后115 ~ 135°,平均125°;手術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并發(fā)癥:切口皮緣表淺壞死1 足,針道感染1 足。鋼板內固定組獲隨訪12 ~ 48 個月,AOFAS 評分49 ~ 100 分,平均87.5 分;優(yōu)良率81.6%,與克氏針內固定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Bohler 角術前0 ~ 15°,平均6.5°;隨訪時25 ~ 40°,平均30.2°;Gissane 角術前72 ~ 92°,平均80°;術后115 ~ 130°,平均120°;手術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術后并發(fā)癥:切口皮緣壞死5 足,腓腸神經損傷1 足,腓骨肌腱鞘炎1 足。 結論 跟骨關節(jié)內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可獲得相似的治療效果,但克氏針內固定操作更加簡便、經濟、創(chuàng)傷小,軟組織風險更低。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心臟生物標志物聯(lián)合肺栓塞嚴重程度指數對急性肺栓塞癥診斷及危險分層的研究

    目的檢測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漿中B型鈉尿肽(BNP)和肌鈣蛋白I(cTnI)的濃度,研究肺栓塞嚴重程度指數(PESI)、cTnI、BNP對APE診斷及預后的預測價值。 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確診的共96例APE患者,同時選取同期非APE對照者50例。對入選者進行肺栓塞嚴重指數(PESI)評分,據分值大小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根據cTnI與BNP結果分組為陽性組及陰性組。分析PESI、cTnI和BNP在APE患者診斷與危險分層的預測價值。 結果APE患者中低危、中危與高危各組大面積、次大面積APE構成比隨組別增高而升高(P<0.01);cTnI陽性組大面積、次大面積APE占82.9%,cTnI陰性組非大面積APE占81.9%;BNP陽性組大面積、次大面積APE占73.3%,BNP陰性組非大面積APE占86.3%。cTnI、BNP陽性組右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陰性組(P<0.01)。 結論聯(lián)合檢測cTnI、BNP結合PESI評分在APE的診斷和危險分層中具有重要意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克氏針固定治療屈指肌腱A2環(huán)形滑車損傷致近節(jié)指骨撕脫骨折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屈指肌腱A2環(huán)形滑車損傷致近節(jié)指骨撕脫骨折受傷機制、手術方法及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4例屈指肌腱A2環(huán)形滑車損傷致近節(jié)指骨撕脫骨折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為男性;年齡26~52歲,平均33歲。損傷指別:中指1例,環(huán)指3例。致傷原因:攀巖運動傷2例,搬運重物傷2例。術前手指正側位X線片及CT檢查示近節(jié)指骨側方撕脫骨折,骨折塊長15~22 mm,寬3~5 mm。傷指術前總主動活動度(TAM)為(148.75±10.11)°;中、環(huán)指握力為(15.50±2.88)kg,較健側(50.50±7.93)kg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280,P<0.001)。受傷至手術時間2~7 d,平均3.5 d。采用1枚直徑1.0 mm克氏針經骨折塊直接固定,2枚直徑1.0 mm克氏針對骨折塊進行扣壓固定。隨訪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并測量傷指TAM及中、環(huán)指握力;采用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價手指功能。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8個月,平均19個月。X線片示近節(jié)指骨撕脫骨折均達骨性愈合,愈合時間4~8周,平均4.6周。末次隨訪時,中、環(huán)指握力為(50.50±7.76)kg,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440,P<0.001)。傷指TAM達(265.50±2.08)°,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235,P<0.001)。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評定手指功能,4例均獲優(yōu)。 結論 采用克氏針經骨折塊固定及骨折塊外扣壓固定治療屈指肌腱A2環(huán)形滑車損傷致手指近節(jié)撕脫骨折,可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發(fā)表時間:2024-05-13 02:3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玉樹地震外來衛(wèi)生應急人員急性高原反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玉樹地震后外來衛(wèi)生應急人員急性高原反應發(fā)生情況及引起急性高原反應的危險因素,為日后高原地區(qū)開展大規(guī)模醫(yī)療應急救援時有效保障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從參加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的25支救援隊伍中隨機選取來自不同海拔地區(qū)的4支隊伍,共67名隊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急性高原反應發(fā)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結果 67名被調查者中有54名(81%)作出應答,其中93%為男性,中位年齡36歲(24~55歲),有34人(63%)發(fā)生急性高原反應。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居住在海拔lt;100 m者高原反應評分高于居住在海拔gt;1 000 m者(分別為10分和5.2分,P=0.005);未到過高海拔地區(qū)者的高原反應評分高于曾到過高海拔地區(qū)者(分別為10分和6.4分,P=0.039);事先在海拔gt;2 000 m地區(qū)停留不同天數者的高原反應評分不同(停留≥3天者為5.7分,停留≤1天者為9.4分,P=0.011);隨身行李重量不同者的高原反應評分不同(≥25 kg者為9.8分,≤25 kg者為5.5分,P=0.00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原居住地海拔低和進入高原前的適應時間短是高原反應程度的影響因素[y=2.89–0.187×原居住地高度(每100 m)–2.43×進入玉樹前在海拔超過2 000 m地區(qū)的停留時間(d)]。結論 既往經歷和到達高原地區(qū)前的準備情況是影響急性高原反應的重要因素,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進入高原地區(qū)的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11: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的市級醫(yī)院日間手術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目的 依據上海市級醫(yī)院開展日間手術現況,建立基于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日間手術“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指標體系。方法 選擇 2019 年—2021 年上海 36 家市級醫(yī)院開展的短病程手術患者的病案首頁數據。分析日間手術開展情況,確定日間手術規(guī)范化管理的適宜病種和手術目錄?;?ERAS 理念建立結構型質量、過程型質量、結果型質量“三維質量”的評價體系。結果 在國家推薦的日間手術目錄中,上海市級醫(yī)院于 2019 年—2021 年共開展 87 種,另有開展手術量小于 100 例的術式 81 種。經 3 輪專家論證,共確定了 54 項指標,包括 34 項“過程指標”和 20 項“結局指標”。涵蓋術前(含院前)指標 17 項,術中指標 20 項,術后指標 13 項。結論 2019 年—2021 年上海市級醫(yī)院開展日間手術范圍逐年擴展,手術量逐年遞增,但整體上日間手術服務能力有待提高?!敖Y構-過程-結果”指標為實現對多學科的參與度、ERAS 關鍵點的覆蓋程度、全診療過程的規(guī)范化程度進行評價、提升日間手術內涵質量,提供了科學依據。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疫情防控管理下日間手術的管理探索

    目的 探討上海特色日間手術目錄,為進一步推進日間手術的發(fā)展、聚焦適宜病種提供政策支撐。方法 收集2021 年 1 月 1 日— 9 月 30 日和 2022 年 1 月 1 日— 9 月 30 日上海市級醫(yī)院收治的 24 h 內出院的日間手術患者數據。比較 2021年和2022 年的日間手術病例數、均次費用以及手術病種趨勢變化,歸類總結適合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進行的日間手術病種。結果 共納入 35 家市級醫(yī)院,包括 175 201 例患者。2021 年共開展手術107 101 例,2022 年共開展手術68 100 例。2022 年第 2 季度受疫情影響,日間手術的病例數明顯下降,均次費用受疫情影響不明顯。2022 年在上海市級醫(yī)院開展的日間手術中有 27 個手術未出現在國家推薦目錄中,其中 6 個病種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手術量恢復迅速。結論 大力推行日間手術,能夠提高病床使用率,加快患者周轉,提高醫(yī)療資源利用率,同時也能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手術等待時間以及家屬陪護時間,符合防疫要求。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能源中斷和基礎設施毀損時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準備和應對工作△

    2008 年中國南方部分省份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震驚世界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災區(qū)能源中斷,基礎設施毀損或失靈。本文總結了能源中斷和基礎設施毀損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影響,分享了其準備和應對工作,經驗與教訓,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在能源中斷和基礎設施破壞時如何做好準備和應對工作給出了建議。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02: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