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沈小芳" 6條結果
  • 動靜脈轉流術結合拔甲在幼兒 Ishikawa Ⅱ區(qū)斷指再植中的應用

    目的 總結動靜脈轉流術結合拔甲用于幼兒 Ishikawa Ⅱ區(qū)斷指再植中的療效。 方法 2013 年 9 月—2018 年 3 月,采用動靜脈轉流術結合拔甲對 23 例遠端無靜脈吻合條件的幼兒 IshikawaⅡ區(qū)斷指進行再植。男 16 例(19 指),女 7 例(7 指);年齡 1~3 歲,平均 2.3 歲。致傷原因:門擠壓傷 8 例,重物壓砸傷 7 例,機器軋傷 3 例,機械絞傷 5 例。傷指指別:示指 8 指,中指 10 指,環(huán)指 8 指。受傷至手術時間 3~9 h,平均 4.7 h。 結果 術后 5 例出現(xiàn)靜脈回流障礙,2 例出現(xiàn)指尖挑撥口皮膚軟組織部分壞死,均經對癥處理后成活;其余斷指再植后均順利成活。23 例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3~14 個月,平均 9.4 個月。指尖外形佳、指腹飽滿,指體無明顯萎縮,指甲生長較平整,手指外形滿意。再植手指遠指間關節(jié)活動度無受限。 結論 動靜脈轉流術結合拔甲用于遠端無靜脈吻合條件的幼兒 Ishikawa Ⅱ區(qū)再植中,能提高再植成活率,臨床療效良好。

    發(fā)表時間:2018-12-04 03: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攜帶一級源血管的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兒童手背創(chuàng)面

    目的總結不攜帶一級源血管的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兒童手背創(chuàng)面的效果。方法2015 年 1 月—2018 年 11 月,采用不攜帶一級源血管的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 6 例兒童手背創(chuàng)面。男 4 例,女 2 例;年齡 18 個月~14 歲,平均 4.6 歲。受傷至皮瓣修復時間為 4~13 d,平均 5.1 d。手背創(chuàng)面范圍為 5 cm×4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圍為 5.0 cm×5.0 cm~20.0 cm×4.5 cm。供區(qū)均直接縫合。結果術后皮瓣均順利成活;1 例創(chuàng)面愈合不良經換藥后愈合,其余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供區(qū)切口均Ⅰ期愈合。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5~43 個月,平均 22.3 個月。末次隨訪時,皮瓣外形、質地均滿意,有排汗功能,恢復部分淺感覺;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優(yōu) 2 例,良 2 例,中 2 例。結論不攜帶一級源血管的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兒童手背創(chuàng)面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區(qū)損傷小的優(yōu)點,能獲得較好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9-12-23 09: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第一趾蹼皮支蒂島狀皮瓣修復(足母)趾軟組織缺損

    目的 總結第1趾蹼皮支蒂島狀皮瓣修復(足母) 趾軟組織缺損的療效。 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 月,收治7例重物砸傷致(足母)趾皮膚軟組織缺損男性患者。年齡23~42歲,平均32歲。傷后至入院時間為5~10 d,平均7 d。(足母)趾末節(jié)軟組織缺損合并末節(jié)趾骨外露3例,甲床壞死伴骨外露1例,(足母)趾腓側皮膚軟組織缺損伴骨外露2例,(足母)趾背側皮膚軟組織壞死1例。創(chuàng)面范圍3.5 cm × 2.5 cm~4.5 cm × 4.5 cm。應用大小為4.0 cm × 2.5 cm~5.0 cm × 5.0 cm的第1趾蹼皮支蒂島狀皮瓣修復。供區(qū)植皮修復。 結果術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1~20個月,平均14個月。皮瓣質軟,外形無臃腫。術后6個月按照神經感覺恢復標準評定,皮瓣感覺S1~S3,植皮區(qū)感覺S1~S2。患者第1趾蹼均遺留輕度瘢痕,患足功能良好。 結論第1趾蹼皮支蒂島狀皮瓣修復(足母)趾軟組織缺損具有供區(qū)創(chuàng)傷小、手術操作簡便的優(yōu)點,適合任何分型的第1跖背動脈。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診治體會

    目的探討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方法2013 年 1 月—2017 年 5 月,收治 7 例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男 5 例,女 2 例;年齡 10 個月~11 歲,平均 3.1 歲。左側 4 例,右側 3 例。患兒均經 MRI 檢查確診,可見橈側多指基底與近節(jié)指骨關節(jié)面以軟骨相連。行橈側多指切除、側副韌帶止點重建、近節(jié)指骨截骨矯形內固定。結果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無感染、皮瓣壞死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6~23 個月,平均 14.1 個月。末次隨訪時,指體無偏斜、瘢痕攣縮等情況發(fā)生,指間關節(jié)背伸活動無受限,屈曲活動度為 20~75°,平均 56.7°。采用日本手外科協(xié)會(JSSH)評分評價重建拇指的外觀及功能,獲優(yōu) 3 例、良 4 例,優(yōu)良率 100%。結論小兒指間關節(jié)融合型復拇畸形可結合臨床表現(xiàn)、X 線片及 MRI 檢查確診,通過側副韌帶止點重建結合截骨內固定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8-10-09 10: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指動脈順行筋膜瓣在 Wassel Ⅳ-D 型復拇畸形美學修復中的應用

    目的探討采用指動脈順行筋膜瓣對 Wassel Ⅳ-D 型復拇畸形行指體重建、美學修復的效果。方法2014 年 6 月—2017 年 3 月,共收治 12 例 Wassel Ⅳ-D 型復拇畸形患兒。其中男 7 例,女 5 例;年齡 9~32 個月,平均 13.3 個月。左側 8 例,右側 4 例。主拇甲床橫徑為健側的 70%~85%,平均 75.3%;飽滿度為健側的 50%~75%,平均 62.4%。采用攜帶一側指固有動脈的順行筋膜瓣填充保留指橈側甲側襞并增加指體周徑。末次隨訪時測算患側指體周徑相對于健側的比例;采用日本手外科學會(JSSH)評分對所有重建拇指的外觀及功能進行評價。結果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無感染、皮膚壞死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所有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7~27 個月,平均 14.3 個月。末次隨訪時指體無 “Z” 字樣畸形,手術創(chuàng)面無明顯瘢痕攣縮。重建拇指甲側襞基本對稱,指體周徑達健側的 93%~96%,平均 94.7%。JSSH 評分為 15~20 分,平均 17.9 分;其中獲優(yōu) 8 例,良 2 例,中 2 例。結論采用指動脈順行筋膜瓣對 Wassel Ⅳ-D 型復拇畸形進行指體重建,指體細小及甲側襞不對稱均獲得明顯改善,能獲得較好的美學修復。

    發(fā)表時間:2018-09-03 10:1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一期拇對掌功能重建結合多邊形皮瓣治療先天性鏟狀手畸形

    目的探討一期掌骨截骨、拇對掌功能重建結合多邊形皮瓣治療先天性鏟狀手畸形的臨床療效。 方法2013 年 1 月—2017 年 3 月收治鏟狀手畸形患兒 8 例。男 5 例,女 3 例;年齡 13~35 個月,平均 17.5 個月。患兒均表現(xiàn)為手指完全并指的“平板樣”畸形,患手較健側短?。凰袑仁志鶡o異常,均未合并胸部、頭顱、面部畸形。手術均采用掌骨截骨、拇指對掌功能重建并通過掌背矩形瓣重建虎口、多邊形皮瓣旋轉重建拇指指蹼及拇示指甲側襞,拇指尺背側及示指橈側近節(jié)通過植皮修復。術后采用手功能評定專用游標卡尺測量患手虎口距離,拇指功能采取改良 Tada 評分評價。 結果8 例患兒對掌功能重建與虎口成形均一期完成,術后拇指尺背側及示指橈側植皮均成活。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3~29 個月,平均 16.1 個月。術后無皮瓣壞死、拇指側偏、虎口攣縮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末次隨訪時所有患兒虎口區(qū)皮膚顏色與健側無明顯區(qū)別;患手虎口開大距離 3.5~5.0 cm,平均 4.2 cm;術后拇指功能采用改良 Tada 評分,獲優(yōu) 7 例、良 1 例,優(yōu)良率 100%。術后拇指均可主動行抓握、對捏等動作,對掌功能良好。 結論一期拇對掌功能重建結合多邊形皮瓣治療先天性鏟狀手畸形術后手部功能改善良好,皮瓣設計合理能有效覆蓋重要區(qū)域,手術安全可靠。

    發(fā)表時間:2019-01-25 09: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