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金武" 4條結果
  • 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研究進展

    目的 綜述國內(nèi)外應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療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機制、參數(shù)選擇、臨床應用等研究進展。 方法 檢索近年來NMES 治療周圍神經(jīng)損傷的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綜述分析相關研究進展。 結果 NMES 治療周圍神經(jīng)損傷應在個體化參數(shù)、合適刺激方式下早期應用,具有促進神經(jīng)再生、預防肌肉萎縮的作用。 結論 NMES 臨床應用安全、有效,植入式電刺激有望成為治療神經(jīng)斷裂傷的較佳選擇。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負載rhBMP-2 的CPC 活性人工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用

    目的 探討負載rhBMP-2 的CPC 活性人工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用,評價其臨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6 年6 月- 2007 年9 月,采用負載rhBMP-2 的CPC(rhBMP-2/CPC 組)和單純CPC(對照組)修復骨缺損112 例,骨缺損范圍為1 cm × 1 cm × 1 cm~ 4 cm × 3 cm × 3 cm。其中對照組63 例,男31 例,女32 例;年齡17 ~ 70 歲,平均47.4 歲。骨缺損部位:跟骨19 例,脛骨平臺20 例,肱骨近端8 例,橈骨遠端9 例,胸腰椎7 例。rhBMP-2/CPC 組49 例,男31 例,女18 例;年齡16 ~ 68 歲,平均45.6 歲。骨缺損部位:跟骨11 例,脛骨平臺16 例,肱骨近端7 例,橈骨遠端2 例,脛骨遠端2 例,胸腰椎11 例。術中采用負載rhBMP-2/CPC(2 ~ 5 g)或單純CPC(2 ~ 50 g)填充骨缺損。 結果 術后108 例傷口Ⅰ期愈合;術后2 周對照組1 例及rhBMP-2/CPC 組3 例傷口有淡黃色清亮稀薄分泌物滲出,經(jīng)換藥及激素治療后愈合。所有患者未見毒性反應,無皮疹或高熱,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及C 反應蛋白均正常。112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 ~ 24 個月,平均13.2 個月。隨訪期間未發(fā)生骨髓炎,無再骨折,無明顯骨缺損修復后再塌陷,無鋼板及螺釘松動、斷裂等并發(fā)癥,脊柱手術的椎體前緣無高度不足發(fā)生。兩組術后3 個月骨折均達骨性愈合,無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發(fā)生。患肢活動情況良好,屈伸功能達正?;顒铀健?結論 負載rhBMP-2 的CPC 活性人工骨修復骨缺損安全、有效,是一種理想的骨缺損修復材料。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復合rhBMP-2 聚-DL- 乳酸接骨板的制備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摘 要】 目的 研究以聚-DL- 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為載體復合rhBMP-2 接骨板的制備,并觀察其生物相容性,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 將rhBMP-2 以0.05 mg/ 板與PDLLA 真空負壓抽吸復合,制備復合rhBMP-2 的PDLLA 接骨板。新西蘭大白兔32 只,雌雄不限,體重(3.0 ± 0.5) kg。制備雙側尺骨中段2.5 mm 骨及骨膜缺損模型。取右側為實驗組(n=32),采用復合rhBMP-2 的PDLLA 接骨板固定尺骨骨折處;左側為對照組(n=32),采用普通PDLLA 接骨板固定。于術后2、4、8 和12 周行大體、X 線片和組織學觀察,比較復合rhBMP-2 的PDLLA 接骨板與普通PDLLA 接骨板的生物相容性。 結果 復合rhBMP-2 的PDLLA 接骨板孔隙率為90%,孔徑150 μm,拉伸強度gt; 50 MPa,三點抗彎強度gt; 90 MPa,特性黏度1.6 dL/g(氯仿溶劑)。動物切口均于1 ~ 2 周Ⅰ期愈合,動物飲食及活動恢復正常,無肢體活動受限及跛行。兩種接骨板均固定牢固,骨折端無移位,材料逐步降解,實驗組接骨板降解較對照組快。X 線片:實驗組術后2、4、8 及12 周骨折修復的X 線阻射密度值分別為39.22 ± 2.48、48.79 ± 1.26、63.78 ± 1.78 及78.60 ± 1.25;對照組分別為33.83 ± 1.13、41.28 ± 1.25、55.23 ± 0.68 及66.54 ± 1.33,兩組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組織學觀察,實驗組接骨板與周圍組織的相容性、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結構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術后2、4、8 及12 周骨缺損區(qū)新骨形成面積百分比分別為0.106% ± 0.015%、0.292% ± 0.019%、0.457% ± 0.048%及0.601% ± 0.037%;對照組分別為0、0.193% ± 0.019%、0.339% ± 0.029% 及0.574% ± 0.047%;不同時間點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復合 rhBMP-2 的PDLLA 接骨板生物相容性良好,較之普通PDLLA 接骨板具有更良好骨誘導性和骨折修復能力。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基于青年人足底壓力測試的步態(tài)實驗研究

    通過對青年人足底壓力中心線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找到足底壓力中心線與步態(tài)穩(wěn)定性、平衡性之間的關聯(lián)性。本文分析了基于足印幀技術的足底壓力分布幾何中心和壓力中心的測試原理和計算方法,并推導了二者在和兩個方向的計算公式。同時我們利用該測試原理采集了131名青年人正常速度行走時的足底壓力,并重點分析了其中14人的足底壓力中心線和幾何中心線,為建立青年人正常行走步態(tài)的時間、空間和力學參數(shù)等數(shù)據(jù)庫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jù),得到了行走時測試對象足底的幾何中心線和壓力中心線變化規(guī)律,分析認為正常人行走時幾何中心線和壓力中心線間存在差異。壓力中心軌跡揭示足運動穩(wěn)定性,足底壓力中心線的長度變化和橫向變化可用于各類人群的足底壓力研究、臨床足疾診斷與和手術效果評判。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