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學者Gennari A, Sormani MP, Pronzato P等對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能否從蒽環(huán)類化療藥物中受益進行了研究。該研究對8個公開發(fā)表的臨床試驗進行了pooled分析,評估了有HER2資料的5 354例患者。結果: 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環(huán)類化療藥物能提高患者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結論: 蒽環(huán)類化療有效僅限于HER2高表達的乳腺癌患者,HER2陰性者不能受益〔J Natl Cancer Inst, 2008-01; 100(1)∶2-4〕。
目的 探討超聲刀聯合腋窩處皮膚外固定預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的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年5~11月期間16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的手術資料,其中51例術中采用超聲刀聯合腋窩處皮膚外固定技術(聯合組),52例術中采用腋窩處皮膚外固定技術(外固定組),63例患者為常規(guī)組。比較3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副損傷、術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時間、淋巴結檢出數目和皮下積液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3組患者手術時間及淋巴結檢出數目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均無血管、神經副損傷。聯合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外固定組和常規(guī)組(Plt;0.05)。常規(guī)組、外固定組和聯合組患者術后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時間依次減少或縮短,3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聯合組患者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lt;0.05)。結論 應用超聲刀行乳腺癌手術安全、可行,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等優(yōu)點,聯合腋窩處皮膚外固定能顯著減少皮下積液的發(fā)生率,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目的 探討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局部復發(fā)癌的外科綜合治療方法。方法 收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直腸癌局部復發(fā)外科綜合治療進展的文獻并作一綜述。 結果 積極有效的外科手術結合放、化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途徑。結論 對于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局部復發(fā)癌應采用個體化的外科綜合治療方案,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
目的 闡述乳腺觸診成像技術(palpation imaging,PI)在乳腺癌篩查中的作用。方法 對PI診斷乳腺癌的最新研究和既往文獻進行綜述。結果 PI相對臨床乳腺觸診在乳腺癌篩查中有更好的診斷效能,聯合乳房X線攝影和(或)乳腺超聲,可以提高單一檢查的診斷效能。結論 PI在乳腺癌篩查中具有重要價值,是現有乳腺癌篩查方法的重要補充。
目的探討雌激素受體(ER)α基因Pvu Ⅱ和Xba Ⅰ 遺傳多態(tài)性與乳腺增生癥的相關性。方法應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技術檢測89例乳腺增生癥患者(研究組)和35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ERα基因Pvu Ⅱ和Xba Ⅰ 遺傳多態(tài)性。結果ERα基因Xba Ⅰ 位點的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在研究組和對照組中的分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等位基因頻率的相對風險分析,攜帶X等位基因者患乳腺增生癥的風險是x等位基因的0.551倍; Pvu Ⅱ 位點的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在研究組和對照組中的分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ERα基因Xba Ⅰ 遺傳多態(tài)性與乳腺增生癥發(fā)病有關,突變基因增加了乳腺增生癥的發(fā)病風險。
目的探究國產化乳房觸診成像檢查(breast palpation imaging,BPI)替代臨床乳房觸診檢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篩查乳房腫塊的可行性。方法回顧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間于四川省腫瘤醫(yī)院就診且接受了乳腺超聲檢查、BPI及CBE的患者。以乳腺超聲檢查結果作為乳房腫塊檢出的標準,比較BPI和CBE檢出乳房腫塊的效能及差異,并進一步分析患者的體質量指數、乳房體積、腫塊位置、腫塊良惡性及腫塊最大徑對BPI檢出乳房腫塊準確性的影響。結果本研究共納入102例患者,在乳腺超聲檢出有腫塊的90例患者中BPI、CBE檢出有腫塊者分別為76例、51例,在乳腺超聲檢出無腫塊的12例患者中BPI、CBE均只檢出11例無腫塊,BPI檢出乳房腫塊的敏感度和準確度高于CBE(敏感度:84.4%比56.7%;準確度:85.2%比60.7%),特異度相近(均為91.6%)。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評估BPI和CBE檢出乳房腫塊的曲線下面積(95%可信區(qū)間)分別為0.903(0.791,0.970)和0.799(0.747,0.851),前者高于后者(Z=2.494,P=0.013)。BPI結果與乳腺超聲檢查結果一致性中等(Kappa=0.518,P<0.001),CBE與超聲檢查結果一致性一般(Kappa=0.204,P=0.002),BPI和CBE結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65,P<0.001)。二元logistics回歸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良性腫塊不易被BPI檢出 [OR(95%CI)為9.600(1.328,69.400),P=0.025],小體積(<350 mL)乳房腫塊易被檢出 [OR(95%CI)為0.157(0.030,0.818),P=0.028],乳房腫塊最大徑對BPI篩檢效果影響不明顯 [OR(95%CI)為1.311(0.170,10.100),P=0.795]。結論從本研究初步研究結果看,BPI可以提高檢出乳房腫塊的敏感度,而且可以彌補CBE沒有客觀記錄等不足,但目前BPI尚不能完全替代CBE。
目的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分布情況,并探討其與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異的PCR技術檢測四川省腫瘤醫(yī)院乳腺科2008年3~9月期間收治的38例原發(fā)性乳腺癌組織及距離腫瘤>5 cm以遠的正常乳腺組織中p16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甲基化頻率。結果乳腺癌組織中p16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甲基化頻率〔31.6%(12/38)〕明顯高于其正常乳腺組織〔5.3%(2/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3)。有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中p16基因甲基化頻率〔45.5%(10/22)〕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12.5%(2/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4)。結論p16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