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胡志" 12條結果
  • 靜脈用鹽酸去甲萬古霉素致紅人綜合征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2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關于腦出血后患者重啟口服抗凝藥的思考

    腦出血后重啟口服抗凝藥(oral anticoagulant,OAC)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話題。目前尚無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能獲知何時以何種方式重啟 OAC 是安全的。最近幾年一些重要研究認為,腦出血后重啟 OAC 可降低栓塞事件的發(fā)生率和長期死亡率,且不明顯增加出血風險;重啟 OAC 在非腦葉出血患者比腦葉出血患者更安全;新型抗凝劑優(yōu)于維生素 K 拮抗劑;建議高栓塞風險患者在腦出血后 2 周或更早重啟 OAC,非栓塞高風險患者在 4~8 周重啟 OAC,同時需考慮個體情況,嚴控血壓。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及綜合治療

    目的 總結我科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診治經(jīng)驗.方法 本組下肢DVT患者275例,患肢294條.男134例,女141例,年齡14~92歲,平均(50.76±16.43)歲.單側下肢DVT 256例(左側159例,右側97例),19例為雙下肢DVT(其中有8例是僅一側肢體有臨床表現(xiàn)); 屬混合型194條,中央型74條,周圍型26條.行彩色多普勒或靜脈造影檢查了解血栓部位及范圍; 對懷疑有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者行肺部增強CT掃描.治療包括抗凝、溶栓、祛聚、梯度壓力靜脈彈力襪以及對癥處理.對反復發(fā)生PE、存在抗凝治療禁忌證、需要手術取栓、下肢靜脈存在懸浮游離血栓者安置下腔靜脈濾器.對發(fā)生股青腫患者行手術取栓.療效評價: 住院期間觀察癥狀變化,監(jiān)測膝關節(jié)上、下15 cm處周徑; 對隨訪患者行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臨床表現(xiàn)分級、功能障礙評分(venous disability score, VDS).結果 本組DVT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活動受限史、2周以內有手術史、惡性腫瘤及外傷史.本組患肢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 腫脹、疼痛、皮溫增高、皮膚暗紅、淺靜脈迂曲等.并發(fā)癥: PE 9例,股青腫2例,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3例.275例中2例行手術取栓,25例安置下腔靜脈濾器.本組患者癥狀經(jīng)治療后1~5 d開始緩解,出院時膝關節(jié)上、下周徑較入院時明顯縮小(P<0.05).隨訪時間6個月~3年,195例(70.9%)的201條(68.4%)患肢獲得隨訪,患肢CEAP分級: C0級78條,C1級53條,C2級16條,C3級20條,C4級15條,C5級11條,C6級8條; VDS評分: 0分77例,1分66例,2分33例,3分19例.結論 下肢DVT的診斷中應注意對危險因素以及無癥狀的DVT的搜尋; 早期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抗凝、溶栓等綜合治療可以達到滿意效果; 在早期如發(fā)生股青腫應及時手術治療; 有選擇地安置下腔靜脈濾器可防止PE的發(fā)生; 后期應根據(jù)病情特點確定治療方案和療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肢體動脈栓塞的治療及其預后影響因素

    目的 分析總結急性肢體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及其預后影響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診治的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齡26~77歲〔(58.88±13.90)歲〕,患肢52條。分別采用手術取栓、介入溶栓及保守治療。隨訪時間1~39個月。對年齡、性別、上下肢、血栓是否位于肘關節(jié)或膝關節(jié)的遠端、缺血時間、急性缺血分級、吸煙史、有無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合并癥、是否手術治療以及是否有術后并發(fā)癥、肢體動脈栓塞史等可能對療效有影響的因素,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患肢栓子的來源有: 心源性39條(75.0%),血管源性7條(13.5%),醫(yī)源性1條(1.9%),5條原因不明(9.6%)。急性缺血分級: Ⅰ級0條、Ⅱa級16條、Ⅱb級29條、Ⅲ級7條?;贾毖獣r間3 h~2周,其中缺血時間≤12 h的患肢15條,gt;12 h者37條。手術治療38條, 介入溶栓治療2條,保守治療12條。手術后并發(fā)癥有: 骨筋膜室綜合征、呼吸功能衰竭、堿中毒、急性腎功能障礙等。住院期間2例死于腦梗塞; 出院后3個月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38例45條(86.5%)患肢獲得隨訪: 痊愈13條(28.9%)、良好15條(33.3%)、一般8條(17.8%)、差9條(20.0%); 截肢8條(17.8%),其中膝關節(jié)以上截肢4條(8.9%)。肢體缺血時間的25%、50%及75%百分位數(shù)分別為 11.5、36.0及83.0 h; 缺血時間超過12 h的患肢32條(71.1%),其中8條(25.0%)接受了截肢; 缺血時間超過12 h但急性缺血分級低于Ⅲ級的患肢29條(64.4%),其中18條(62.1%)的療效為良好及以上,7條(24.1%)接受截肢。對治療結果有影響的因素為缺血時間、急性缺血分級和吸煙史(P<0.05)。結論 急性肢體動脈栓塞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可選擇介入溶栓以及保守治療來改善患肢血液循環(huán),同時針對病因治療。缺血時間、急性缺血分級和吸煙史對預后有影響。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食管癌患者術后撤機困難一例

    目的 總結1例食管癌術后機械通氣患者的撤機經(jīng)驗和體會。 方法 對2011年8月8日收入ICU的1例食管癌術后機械通氣患者予以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肺康復等支持治療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經(jīng)治療,該患者成功撤離機械通氣,病情逐漸穩(wěn)定,從經(jīng)面罩吸氧逐漸過渡到鼻導管吸氧,轉出ICU。 結論 對食管癌手術后撤機困難的患者,不僅要防治術后肺部并發(fā)癥,還應關注手術方式對肺功能的影響,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撤機策略和早期肺康復治療對提高撤機成功率和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特重燒傷患者的集束化治療

    【摘要】 目的 總結2例特重燒傷患者在ICU的救治經(jīng)驗和體會,旨在進一步提高特重燒傷患者的救治水平?!》椒ā』仡櫡治?009年6月2例重癥燒傷患者的診治經(jīng)過程和臨床資料。 結果 1例患者病情好轉,轉出ICU繼續(xù)治療,1例患者傷后37 d因消化道出血死亡?!〗Y論 特重燒傷患者的治療需要整體計劃和多科協(xié)作。【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manage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so a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urn patients. Method Treating processes and clinical data of two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in June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After prompt treatments, one patient died of severe bleeding in the digestive tract 37 days after the burn and the other patient recovered and left ICU for further treatment. Conclusion Bundle treatment and multi-subject cooperation are important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9: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在神經(jīng)重癥醫(yī)學科中的臨床應用

    目的探討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在神經(jīng)重癥醫(yī)學科(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對2011年6月-2012年6月192例行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患者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192例手術平均時間(6.4±2.1)min,平均出血量<2 mL,無大出血、氣管食管瘺、氣道狹窄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結論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值得在神經(jīng)ICU危重癥患者中推廣應用。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腸穿孔的臨床分析

    目的探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引發(fā)腸穿孔的臨床特點。 方法對2011年1月-2013年1月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3例SLE引發(fā)腸穿孔病例,結合相關文獻分析該類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方法。 結果患者經(jīng)積極治療,病情逐漸穩(wěn)定,均康復出院。 結論SLE合并腸穿孔臨床上較少見,迷惑性強,容易誤診誤治,未及時發(fā)現(xiàn)穿孔可引起嚴重后果。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被動抬腿試驗預測容量反應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在重癥患者的循環(huán)支持中,容量狀態(tài)的判斷非常重要。靜態(tài)指標及動態(tài)指標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容量負荷試驗安全性較差,在臨床實施時均有一定局限性。被動抬腿試驗預測容量反應性具有簡單、快速、安全、受干擾小等特點,在不增加患者全身容量的基礎上,可以迅速判斷患者容量反應性。近年來將被動抬腿試驗與其他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手段相結合,逐漸成為研究容量反應性的熱點。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全身麻醉腹部手術患者的臨床價值

    目的 探討呼吸鍛煉和霧化吸入治療對外科ICU 全身麻醉( 全麻) 腹部手術后患者的肺功能、氣道分泌物清除效果的影響。方法 200 例腹部手術后患者根據(jù)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等隨機分為四組: 術后患者一般治療組( A 組) , 在一般治療基礎上誘發(fā)性肺量計( IS) 訓練組( B 組) ,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組( C 組) ,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和IS 訓練聯(lián)合治療組( D組) 。監(jiān)測患者拔管后0. 5、24 及48 h 肺功能指標( FVC、FEV1 和PEF) , 血氣分析指標( SaO2、PaO2 和PaCO2 ) , 氣道分泌物清除效果及臨床療效, 隨訪患者轉出ICU后的氣管插管率。結果 肺功能指標和血氣分析指標, 氣道分泌物清除效果、呼吸系統(tǒng)癥狀改善效果及氣管插管情況, B 組、C 組和D 組均優(yōu)于A 組, 以D 組最佳,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lt;0. 05) , 尤其是對高齡、吸煙、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險因素患者更明顯。其中C 組和D 組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清除效果較B 組和A 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lt;0. 05) 。結論 對于全麻腹部外科術后患者早期應用IS 訓練和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聯(lián)合治療, 能促進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清除和肺功能的恢復, 尤其是對高齡、吸煙、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險因素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1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