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蒲青凡" 5條結果
  • 有膽道手術史肝膽管結石的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應用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在有膽道手術史的肝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間,中航工業(yè)三六三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肝膽管結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其中26例既往有膽道手術史(PBS組),60例無膽道手術史(NPBS組)。左肝內膽管結石15例,右肝內膽管結石52例,雙側肝內膽管結石19例?;仡櫺苑治龌颊邍中g期的臨床資料。 結果PBS組與NPBS組手術時間分別為(161.4±31.5)min和(155.7±28.1)min,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分別為(69.2±50.7)mL及(44.1±27.4)mL,PBS組多于NPBS組(P<0.05);PBS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3.8%,尤其是腹腔積液明顯多于NPBS組(P<0.05);2組總殘余結石發(fā)生率為15.1%,總結石清除率為98.8%;PBS組術后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1%,明顯高于NPBS組(P<0.05)。 結論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是有膽道手術史肝膽管結石患者一項安全可行且有效的微創(chuàng)治療選擇,尤其適用于無肝萎縮肝膽管結石、結石彌漫分布合并膽管狹窄的雙側肝膽管結石以及合并膽汁性肝硬變的肝膽管結石。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233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多因素分析胰十二指腸切除(PD)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危險因素。方法 233例行PD手術患者,平均年齡56歲; 惡性病變210例,良性病變23例; 胰頭惡性腫瘤72例,壺腹周圍惡性腫瘤138例。有重要器官系統(tǒng)合并癥59例。根據病變部位分為胰腺組(81例)和壺腹周圍組(152例)。結果 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63例(27.0%),早期并發(fā)癥58例(24.9%),感染并發(fā)癥28例(12.0%),多器官功能障礙15例(6.4%),出血并發(fā)癥14例(6.0%),胰瘺12例(5.2%),再手術15例(6.4%),住院死亡16例(6.9%)。多因素分析提示,術后并發(fā)癥的獨立危險因素有重要臟器合并癥、手術方式、主胰管直徑及手術者經驗。住院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有術前血Cr水平、重要臟器合并癥及手術者經驗。再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術前CA19-9水平、手術者經驗、病灶直徑及淋巴結轉移。胰瘺的獨立危險因素有Whipple術式、主胰管直徑及手術者經驗。結論 重要臟器合并癥及手術者經驗是PD術后并發(fā)癥和住院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手術方式、主胰管直徑及手術者經驗是胰瘺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PD適應證及術式選擇和技術的完善對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及住院死亡至關重要。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異搏定區(qū)域動脈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癥化治療中的作用

    目的 探討鈣拮抗劑異搏定區(qū)域動脈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癥化治療中的作用。方法 45例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隨機分為3組: 常規(guī)治療組、靜脈治療組及動脈灌注組。入院后,常規(guī)治療組采取常規(guī)保守治療; 靜脈治療組行合理液體治療,靜脈注射異搏定; 動脈灌注組液體補充同時采用持續(xù)動脈灌注異搏定1~2周。測定治療后1、4及7 d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黏附分子-1(ICAM-1)及P-選擇素(P-selectin)水平。結果 治療后4、7 d,血清TNF-α和P-selectin水平動脈灌注組較靜脈治療組及常規(guī)治療組明顯降低(P<0.05); 血清IL-1β水平動脈灌注組和靜脈治療組均較常規(guī)治療組明顯降低(P<0.05); 血清ICAM-1水平動脈灌注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0.05)。結論 持續(xù)區(qū)域動脈灌注異搏定可能通過減少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黏附分子P-selectin和ICAM-1的上調,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癥化發(fā)展。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圍手術期輸血與肝臟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關系

    目的回顧性分析130例肝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輸血與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的關系,探討減少肝臟手術中失血的措施。方法將130例肝臟手術患者根據圍手術期輸血與否分為輸血組(78例)和未輸血組(52例),對兩組患者術后淋巴細胞總數、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術后抗生素應用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輸血組術后淋巴細胞總數明顯低于未輸血組(P<0.05),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38.5%和16.7%,均高于未輸血組的11.5%和3.8%(P<0.05); 術后抗生素應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9.7±4.2)d和(18.7±13.1)d,高于未輸血組的(5.3±2.3)d 和(12.7±5.2)d (P<0.001)。結論肝臟手術圍手術期輸血與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有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臟手術中失血量和/或減少輸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術前胃動脈化療栓塞對胃癌淋巴結轉移灶癌細胞凋亡的影響

    目的探討術前胃動脈化療栓塞對胃癌淋巴結轉移灶癌細胞凋亡的影響。方法對40例胃癌伴淋巴結轉移患者行胃癌根治性切除術,根據術前是否行胃動脈化療栓塞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采用免疫組化ABC法檢測淋巴轉移灶p53、bcl2及CD95基因的表達,原位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標記法(TUNEL)檢測細胞凋亡情況。結果治療組淋巴轉移灶p53和CD95表達較對照組明顯增強(P<0.05),并與細胞凋亡呈正相關,bcl-2表達則減低與細胞凋亡呈負相關。結論胃癌術前行胃動脈化療栓塞,可能通過p53、bcl-2及CD95介導使轉移淋巴結癌細胞凋亡增加,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術的治療效果。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