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胃癌" 528條結果
  • RUNX3蛋白表達與胃癌風險相關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RUNX3蛋白表達與胃癌及其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BM,查找國內外公開發(fā)表關于RUNX3蛋白表達與胃癌及其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相關性的病例-對照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3年2月28日,同時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由2位研究者根據(jù)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質量后,采用RevMan 5.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最終共納入6個病例-對照研究,其中胃癌組405例,正常胃黏膜組185例。Meta分析結果顯示:胃癌組的RUNX3表達低于正常胃黏膜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07,95%CI(0.04,0.12),Plt;0.000 01];胃癌伴淋巴結轉移組的RUNX3表達低于胃癌無淋巴結轉移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37,95%CI(0.23,0.61),Plt;0.000 1];胃癌漿膜以內浸潤組的RUNX3高于胃癌漿膜及其外浸潤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3.92,95%CI(2.29,6.71),Plt;0.000 01];胃癌高分化組的RUNX3表達高于胃癌中低分化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0.36,95%CI(0.22,0.58),Plt;0.000 1]。結論 RUNX3蛋白的表達與胃癌及其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有顯著相關性。受納入研究數(shù)量和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待開展更多高質量研究加以驗證。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MDM2–309 T>G 基因多態(tài)性與東亞人群胃癌風險關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討東亞人群中MDM2 SNP309與胃癌風險的關系。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EMbase和CBM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限均為1990.1.1至2012.12.23,搜集研究東亞人群中MDM2 SNP309與胃癌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由兩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篩選、資料提取和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后,采用RevMan 5.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5個病例-對照研究,包括1 621例胃癌患者,2 639例對照。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野生型純合子(309TT)基因型個體相比,變異純合子(309GG)基因型個體與胃癌風險增高相關[OR=1.54,95%CI(1.04,2.29),P=0.02],然而雜合子(309TG)基因型個體與胃癌風險增高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1.03,95%CI(0.75,1.42),P=0.006]。在隱形遺傳模式中(GG vs. TG/TT)胃癌風險增高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49,95%CI(1.20,1.84),P=0.07],但在顯性遺傳模式中(GG/TG vs. TT)這種風險增高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1.18,95%CI(0.84,1.65),P=0.001]。結論 在東亞人群中,MDM2 309GG基因型個體可能存在較高的胃癌風險。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術中植入緩釋氟尿嘧啶治療胃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植入用緩釋氟尿嘧啶治療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6期)、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術中植入緩釋氟尿嘧啶治療胃癌的隨機或半隨機對照試驗,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2年6月。由2位評價者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質量后,采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最終納入7個研究,共742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植入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OR=0.93,95%CI(0.54,1.59),P=0.79],但術后隨訪1~3年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隨訪1年:OR=0.32,95%CI(0.15,0.65),P=0.002;術后隨訪2年:OR=0.19,95%CI(0.08, 0.42),Plt;0.001;術后隨訪3年:OR=0.40,95%CI(0.24,0.67),P=0.004]。植入組術后隨訪1年生存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OR=1.98,95%CI(0.92,4.25),P=0.08],但術后隨訪2年和3年生存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隨訪2年:OR=2.63,95%CI(1.17,5.91),P=0.02;術后隨訪3年:OR=2.42,95%CI(1.53,3.83),P=0.002]。植入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1.22,95%CI(0.49,3.07),P=0.67]。結論 術中植入緩釋氟尿嘧啶治療胃癌可降低術后1、2年復發(fā)率,且提高術后隨訪2、3年生存率,且并不增加手術并發(fā)癥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受納入研究數(shù)量及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需更多高質量、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加以驗證。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進展期胃癌術后腹腔熱灌注化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進展期胃癌術后腹腔熱灌注化療(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IHPC)的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應用與深入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計算機檢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數(shù)字化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同時輔以其他檢索。收集所有比較進展期胃癌術后IHPC與術后單純靜脈全身化療(intravenous chemotherapy,IC)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參考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5.1的質量評價標準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后,使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8個RCT,2 299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IHPC組與IC組相比,兩組的1、2、3、5年生存率,3、5年復發(fā)率及3、5年遠處轉移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OR(95%CI)分別為1.88(1.49,2.39)、2.45(1.64,3.67)、2.29(1.92,2.73)、2.17(1.70,2.76)、0.39(0.29,0.52)、0.54(0.40,0.72)、0.55(0.38,0.78)、0.58(0.42,0.81)。在安全性方面,兩組脫發(fā)、腸梗阻、骨髓抑制及肝臟損害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腹痛、腹脹及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OR(95%CI)分別為2.20(1.58,3.07)、7.00(2.67,18.36)和0.65(0.45,0.95)。結論 相比單純IC療法,進展期胃癌術后IHPC+IC雙途徑療法可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并且安全性可以接受,推薦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臨床應用。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胃癌切除術后化療治療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 評價胃癌切除術后的不同藥物、劑量、經(jīng)靜脈化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和Embase(1980-2001.4),檢索詞"chemotherapy,stomach neoplasms,surgery",并限制文章語言種類為English;同時計算機檢索中國生物醫(yī)學文摘數(shù)據(jù)庫(1990-2001.1),檢索詞"化療,胃癌,手術".對資料進行初篩,選取試驗包括上述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文獻,然后篩除明顯不是隨機臨床試驗的研究,對剩余的文獻開始查找全文,進一步判斷是否為RCT.納入標準為:(1)隨機臨床試驗(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RCT)無論是否為單盲、雙盲或非盲法;(2)試驗包含平行的對照組,即僅行胃癌根治性/姑息性切除手術(原發(fā)包塊切除),術后不接受任何途徑的化療或僅接受安慰劑治療;(3)治療組為胃癌根治性/姑息性切除術后接受不同藥物、劑量的靜脈化療者;(4)術前未接受化療、放療或其它腫瘤治療.排除標準:任何時間接受了放療、免疫治療、生物治療者.應用國際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的系統(tǒng)評價方法對全世界關于胃癌切除術后接受不同藥物、劑量、經(jīng)靜脈化療組與單純手術組療效的隨機和半隨機試驗進行了系統(tǒng)評價.結果 共收集到27篇關于胃癌切除術后接受不同藥物、劑量、經(jīng)靜脈化療組與單純手術組療效的隨機和半隨機試驗,20個試驗符合納入標準.排除的7篇試驗中,5篇因系重復的同一研究,2篇為meta分析研究.20個試驗包括4 171例病人,分別對應用較多的5FU+MCCNU、5FU+MMC、5FU+BCNU和FAM化療方案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胃癌切除術后用5FU+MCCNU、5FU+MMC、5FU+BCNU和FAM方案的效果與單純手術組無差異.20篇文章中有11篇副性事件按WHO標準進行分級,副作用主要有胃腸道癥狀,骨髓抑制,心臟毒性,血液毒性等,22人死于化療相關毒性事件.結論 尚無充分證據(jù)證明胃癌切除術后接受靜脈化療有肯定的效果.

    發(fā)表時間:2016-08-25 03: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香菇多糖對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估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不同香菇多糖聯(lián)合治療方案對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方法 按Cochrane工作手冊,計算機檢索MEDLINE(1969~2006)、EMBASE(1984~2006)、OVID(1969~2006)、CENTRA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Issue 4, 2006)、CBM(1978~2006)、中國循證醫(yī)學中心中文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庫、CNKI等數(shù)據(jù)庫,同時手檢相關雜志和參考文獻,并與藥廠聯(lián)系,選擇符合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按Cochrane評價標準嚴格評價文獻,納入高質量研究。 結果 截至2006年,共納入10個研究,786例患者。Meta分析顯示,香菇多糖+FAM(5–Fu+ADM+MMC)方案比FAM方案治療晚期胃癌近期療效更有效[Plt;0.01,RR=1.70,95%CI(1.39,2.09)]。3個研究比較了CD3+ T、T4/T8、NK細胞作用前后數(shù)量變化,Meta分析提示香菇多糖+FAM可顯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上述三種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且消化道反應明顯低于FAM方案[RR=0.71,95%CI(0.55,0.91)]。另一個研究雖未描述近期療效,但香菇多糖組毒副反應明顯下降。其余3個研究由于對照藥物均不同(ATP+Co-A+Vc;DDP+ Epirubicin+5Fu;5Fu+CF+VP16),可能存在的異質性較大,故未做合并分析,僅對每一研究結果進行單獨描述。該3個研究單獨結果均提示香菇多糖組治療晚期胃癌較對照組有效,前者可顯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以上三種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且副作用明顯低于對照組。 結論 本系統(tǒng)評價結果顯示香菇多糖+FAM方案較FAM方案有效,但尚無充分證據(jù)表明香菇多糖聯(lián)合其它化療方案與單獨使用化療藥物方案相比誰更佳。鑒于本系統(tǒng)評價納入的研究大多質量低下,有必要進行更多方法學質量高,設計嚴謹,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

    發(fā)表時間:2016-08-25 03:3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胃癌根治術中預防性腹腔溫熱灌注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系統(tǒng)評價

    目的 評價胃癌根治術中預防性腹腔溫熱灌注化療的療效及安全性,為進一步的臨床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1980~2002,12)、EMBASE(1989~2000,6)、BIOSIS Previews(1980~ 2002,12)、Cochrane圖書館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2003年第4期)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光盤數(shù)據(jù)庫(1981~2002,12),收集比較胃癌根治術中預防性腹腔溫熱灌注化療與單純手術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逐篇評價納入研究的質量后,采用RevMan4.2版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7篇RCT,748例患者.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顯示,7篇RCT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為中等程度.①術后腹膜復發(fā)率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胃癌根治術+順鉑與單純胃癌根治術比較,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OR合并0.69,95%CI (0.43,1.12)].胃癌根治術+順鉑+絲裂霉素C與單純胃癌根治術比較,隨訪<5年的研究,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OR 0.35,95%CI (0.06,2.10)],隨訪≥5年的研究,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 [OR 0.05,95%CI (0.01,0.37)],治療組腹膜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②術后病死率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胃癌根治術+順鉑與單純胃癌根治術比較,隨訪<5年與≥5年的研究,兩組間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OR 0.25,95%CI (0.08,0.75);OR合并0.62,95%CI (0.41,0.95)],治療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胃癌根治術+順鉑+絲裂霉素C與單純胃癌根治術比較,隨訪<5年的研究,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OR 0.29,95%CI (0.08,1.15)],隨訪≥5年的研究,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 [OR合并0.45,95%CI (0.28,0.74)],治療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③僅1個研究報道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兩組間比較,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6).結論 由于納入研究的數(shù)量較少,方法學質量不高,胃癌術后腹膜復發(fā)的診斷標準不統(tǒng)一,其結論可能引起誤導,尚需進行更多設計、執(zhí)行和報告都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才能得出肯定的結論.

    發(fā)表時間:2016-08-25 03: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護理

    目的 總結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的護理經(jīng)驗,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 對2011年1月-12月20例接受ESD治療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要點進行回顧性總結。 結果  20例患者均術后康復出院,其中1例術中發(fā)生穿孔,予鈦夾夾閉,后經(jīng)保守療法痊愈。1例術后病理示:上皮內瘤變及黏膜內癌,追加外科手術。本組患者2個月后隨訪,內鏡復查無l例病變殘留及復發(fā)。 結論 護理行ESD早期胃癌患者,需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jīng)驗和嫻熟的操作技能,并采用周全有效的護理措施,方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和環(huán)氧合酶-2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目的 探討胃癌組織中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和環(huán)氧合酶-2(COX-2)的表達及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方法 應用免疫組織化學Envision二步法,檢測70例胃癌組織中EGFR、HER-2和COX-2的表達情況,并結合其臨床病理特點進行分析。 結果 EGFR、HER-2和COX-2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5.7%(25/70)、27.1%(19/70)、67.1%(47/70)。陽性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侵襲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及TNM分期有關(P<0.05),而與患者的性別及年齡、腫瘤部位和大小無關(Pgt;0.05)。EGFR、HER-2和COX-2三者之間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均呈正相關(P<0.05)。 結論 EGFR、HER-2和COX-2的表達參與胃癌的生長、侵襲和轉移過程。它們的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藥物的選擇,也為胃癌的預后判斷提供客觀的參考指標。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HER-2 and cyclooxygenase-2 (COX-2) in gastric carcinoma (GC)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Methods The envi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EGFR, HER-2 and COX-2 protein expressions in sample of 70 GC tissu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atholog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EGFR, HER-2 and COX-2 protein in GC tissue were 35.7% (25/70), 27.1% (19/70) and 67.1% (47/7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were closely relevant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ancer, invasion depth, lymphatic metastasis and TNM (P<0.05), but not to the patient’ s sex, age, tumor site and size (P>0. 05). There was a st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EGFR, HER-2 and COX-2 expressions in GC tissu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EGFR, HER-2 and COX-2 expressions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process of GC. Combined detec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ymbol for guiding the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y of GC,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GC.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胃潰瘍與胃癌發(fā)病年齡和生長部位及大小的比較

    目的:比較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的發(fā)病特點。方法:對69例胃潰瘍與32例胃癌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二者好發(fā)年齡、胃鏡下變病部位和大小的差異。結果:63.7%胃潰瘍多發(fā)生于50歲以下患者,81.3%胃癌發(fā)生于50歲以上患者(P<0.01)。賁門部的胃癌是胃潰瘍的5倍(P<0.01);胃角部的胃潰瘍是胃癌的9倍(P<0.01);潰瘍型胃癌與胃潰瘍都易發(fā)生在胃竇,且檢出率相似。82.6%胃潰瘍直徑<3 cm,78.1%胃癌直徑≥3 cm(P<0.01)。結論: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的好發(fā)年齡、生長部位和大小幾乎各不相同,這些發(fā)病特點對潰瘍型胃癌的早期診斷有一定指導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53頁 上一頁 1 2 3 ... 53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