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目前131I 治療131I全身顯像陰性(131I WBS-)、甲狀腺球蛋白陽性(Tg+)的分化型甲狀腺癌臨床研究論文的方法學質量.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1966~2004.3)、EMBASE(1984~2003)、Cochrane圖書館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2004年第2期)、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光盤數(shù)據(jù)庫(1978~2004.6)和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94~2004),同時手檢lt;同位素gt;等5種放射治療和內分泌雜志(1980.1~2003.4).采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指南的質量評價標準,對收集到的所有臨床對照研究文獻的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未檢索到隨機對照試驗,檢索到非隨機對照研究3篇,其中前瞻性非隨機對照研究2篇,歷史對照研究1篇.3個研究的樣本含量分別為26、60和70例,組間樣本含量不等,均未說明所取樣本量的依據(jù);組間基線相似性不一;均未在治療實施和療效評價中采用盲法評價療效;隨訪時間2~15年,均未報道131I 治療的不良反應;未報道失訪病例.2個研究的統(tǒng)計方法使用正確,另一個研究運用的統(tǒng)計方法模糊.結論 131I 治療131I WBS-/Tg+ 的分化型甲狀腺癌缺乏隨機對照試驗,臨床對照研究論文的質量在隨機、雙盲、隨訪、樣本含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迫切需要高質量的臨床對照研究和RCT.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評價甲狀腺球蛋白在甲狀腺良性疾病和甲狀腺癌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通過檢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其他方式廣泛收集文獻。根據(jù)QUADAS質量評價標準評價納入文獻的質量,用MetaDisc軟件對其敏感度、特異度、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等進行合并分析,并進行異質性檢驗,繪制綜合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summary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結果:最終納入5篇文獻。合并敏感度0.60,合并特異度0.83,合并比值比2.68, SROC下面積(AUC)=0.645 4。結論:現(xiàn)有研究證實:甲狀腺球蛋白在甲狀腺癌中的陽性率是甲狀腺良性疾病中的2.68倍,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敏感度不高。尚需更多設計嚴謹、科學的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current studies involving the value of serum thyroglobulin in the diagnosis of thyroid benign diseases and thyroid carcinoma. Methods: We comprehensive collected current studies about serum thyroglobulin in thyroid benign diseases and thyroid carcinoma by computer and manual searches. QUADAS items were us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in our systematic review. Metadisc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pooled sensitivity, pooled specificity,pooled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and pooled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pooled diagnostic test odds ratio and heterogeneity test,and draw summary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SROC). Results: Totally 5 studies were included. To identify thyroid benign diseases and thyroid carcinoma, pooled sensitivity was 0.60, pooled specificity was 0.83,pooled odds ratio was 2.68,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0.645 4.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 al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thyroglobulin in thyroid carcinoma is 2.68 times more than in benign thyroid diseas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sensitivity was not high and reporting quality of the studies was relatively poor. The conclusion still need more clinical trials to confirm.
目的 探討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頸部淋巴結的轉移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為PTC頸部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jù)。方法 收集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甲狀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98例PTC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淋巴結轉移特點、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98例患者中,共行頸部淋巴結清掃114側??傤i淋巴結轉移率為77.55%(76/98),其中Ⅵ區(qū)淋巴結轉移率為74.49%(73/98),頸側Ⅱ+Ⅲ+Ⅳ區(qū)為42.86%(42/98),Ⅴ區(qū)為5.10%(5/98)。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當腫瘤直徑大于1cm、侵犯甲狀腺包膜、呈多灶性或年齡大于45歲時,Ⅵ區(qū)和Ⅱ+Ⅲ+Ⅳ區(qū)的淋巴結轉移率較高(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腫瘤直徑、包膜侵犯及多灶性是頸部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包膜侵犯、多灶性、合并Ⅵ區(qū)淋巴結轉移及合并頸側Ⅱ+Ⅲ+Ⅳ區(qū)淋巴結轉移是喉前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包膜侵犯和多灶性是跳躍性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 PTC易發(fā)生Ⅵ、Ⅲ及Ⅳ區(qū)淋巴結轉移,應常規(guī)清掃Ⅵ區(qū)淋巴結。對頸部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研究可為臨床選擇合理的頸部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提供依據(jù)。
目的 探討甲狀腺乳頭狀癌(PTC)中微小RNA-34b(miR-34b)基因的表達及其啟動子區(qū)的甲基化情況,并分析甲基化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期間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yī)院行手術切除的25例PTC患者的癌組織和癌旁組織。采用實時定量PCR法檢測其miR-34bmRNA的表達,采用甲基化特異性(MSP)PCR法檢測miR-34b基因啟動子區(qū)的甲基化情況。結果 PTC癌組織中miR-34bmRNA的相對表達量為0.85±0.05,較癌旁組織的1.62±0.09低(P=0.030)。25例PTC癌組織中,有18例(72%)患者的miR-34b基因啟動子區(qū)發(fā)生甲基化,癌旁組織組有10例(40%),癌組織的甲基化比例較高(P=0.021)。甲基化與PTC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TNM分期和包膜浸潤均無關(P>0.05),而與淋巴結轉移有關,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者的甲基化比例高于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者(P<0.05)。結論 PTC癌組織中miR-34b基因啟動子區(qū)的異常甲基化可能是該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并且可能與PTC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轉移均有關,其機理值得進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納米碳混懸液示蹤技術在cN0期甲狀腺乳頭狀癌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2年5~10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yī)院科室治療的68例cN0期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隨機分為2組:未使用納米碳淋巴示蹤劑(對照組)32例,使用納米碳淋巴示蹤劑(示蹤組)36例,均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患側和(或)對側中央?yún)^(qū)(Ⅵ區(qū))淋巴結清掃術。比較2組患者的淋巴結清掃數(shù)、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 對照組和示蹤組分別清掃中央?yún)^(qū)淋巴結205枚和324枚。其中,對照組手術清掃中央?yún)^(qū)淋巴結(6.41±1.56)枚/例,示蹤組為(8.99±2.24)枚/例,多于對照組(P<0.001)。對照組的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率為40.6% (13/32),與示蹤組(47.2%,17/36)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62),但示蹤組喉返神經內側區(qū)的淋巴結轉移率(38.9%,14/36)高于對照組(12.5%,4/32),P=0.029。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切口出血發(fā)生率、一過性低血鈣發(fā)生率及喉上神經損傷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術后均隨訪6個月,均無術后腫瘤復發(fā)、轉移及死亡發(fā)生。結論 納米碳淋巴示蹤技術可明顯提高cN0期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央?yún)^(qū)淋巴結的清掃數(shù)目,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從而對腫瘤進行準確的分期,以指導術后治療,同時不增加(或延長)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目的 探討分化型甲狀腺癌再次手術的手術方式及手術技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解放軍總醫(yī)院普通外科及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6例分化型甲狀腺癌再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再次手術,手術時間90~150min,平均120min;術中出血量70~200mL,平均120mL;術后引流量90~210mL,平均100mL。44例患者再次手術后的病理學檢查結果與第一次術后病理學檢查結果相同,其余12例切除腺體中未見惡性腫瘤組織。所有患者術后均無出血和飲水嗆咳發(fā)生。術后8例出現(xiàn)手足麻木,5例出現(xiàn)短暫性聲音嘶啞。術后50例患者獲訪,隨訪率為89.3% (50/56),隨訪時間為再次手術后6~30個月,平均10.8個月;首次手術后18~66個月,平均45.2個月。隨訪期間,1例乳頭狀癌患者死于術后44個月,1例濾泡狀癌患者死于術后38個月;3例發(fā)生患側非Ⅵ區(qū)淋巴結轉移;均無復發(fā)。結論 對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再次手術前需要進行全身評估,選擇合理的再次手術術式,術中通過使用喉返神經監(jiān)測、納米碳標記待清掃淋巴結、保護甲狀旁腺等措施,降低再次手術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質量。
目的 探討妊娠期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治進展。方法 復習妊娠期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結果 妊娠期分化型甲狀腺癌禁忌行核素掃描和放射性碘治療,在妊娠中期行使手術相對安全,推遲到分娩后手術并不影響產婦的預后,但需在妊娠全程嚴密監(jiān)測腫瘤的生長速度。結論 妊娠期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治變得更復雜,其是內分泌科、外科及婦產科醫(yī)生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目的 探討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多層螺旋CT(MSCT)表現(xiàn)及特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5~6月期間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甲狀腺外科收治的35例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術前MSCT資料,觀察其影像學表現(xiàn)與特征。結果 35例患者中,24例(68.6%)為單發(fā)病灶,11例(31.4%)為2~3個病灶;22例(62.9%)出現(xiàn)頸部淋巴結轉移。MSCT共計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灶48個,有29.2% (14/48)的病灶位于左葉,有70.8% (34/48)的病灶位于右葉;病灶最大徑0.4~5.8cm,平均1.3cm;有39.6% (19/48)的病灶密度不均勻,有25.0% (12/48)的病灶形態(tài)不規(guī)則,有47.9% (23/48)的病灶邊緣模糊欠清,有18.8% (9/48)的病灶顯示為乳頭狀強化瘤結節(jié),有10.4% (5/48)的病灶瘤周出現(xiàn)“強化殘圈”征,有22.9% (11/48)的病灶侵犯周圍脂肪間隙或鄰近器官。有35.4% (17/48)的病灶出現(xiàn)鈣化,其中有76.4% (13/17)呈細粒狀鈣化,11.8% (2/17)呈粗鈣化,11.8% (2/17)呈混合性鈣化。結論 甲狀腺乳頭狀癌的MSCT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影像學依據(jù)。
目的 總結IgG4相關性甲狀腺病與IgG4關系的研究進展。方法 收集近年來國內外關于IgG4相關性甲狀腺病的病理特征及其與IgG4關系的相關文獻并作綜述。結果 IgG4相關性疾病是一類新近被認識的與IgG4淋巴細胞密切相關的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可單發(fā),也可累及甲狀腺及全身多個器官。在橋本甲狀腺炎、里德爾甲狀腺炎及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灶中均發(fā)現(xiàn)了IgG4的表達。結論 IgG4相關性甲狀腺病是對甲狀腺炎疾病的一種新的認識,對其的了解有助于對甲狀腺炎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療手段。
目的 通過統(tǒng)計殘余癌灶和頸淋巴結轉移數(shù)據(jù)以探討甲狀腺乳頭狀癌(PTC)合理的切除范圍。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間收治的163例PTC再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16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39例,年齡(38.22±14.57)歲(10~75歲)。在行殘余甲狀腺切除的131例患者中,<45歲者88例,殘癌率為60.23%?(53/88);≥45歲者43例,殘癌率為76.74%?(33/43),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62)。158例進行了頸淋巴結清掃術,其中<45歲者105例,淋巴結轉移率為77.14%(81/105);≥45歲者53例,淋巴結轉移率為81.13%?(43/53),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58)。首次手術小于側葉切除者78例,殘癌率為74.36%?(58/78);側葉(峽部)切除者41例,殘癌率為53.66%?(22/41);側葉加對側次全切除者12例,殘癌率為50.00%?(6/12);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者32例,殘癌率為0?(0/32)。再次手術后發(fā)現(xiàn),總殘癌率為65.65%?(86/131),雙側癌發(fā)生率為52.76%?(86/163)。首次手術未行頸淋巴結清掃術130例?(79.75%)。再次手術對132例進行了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中央?yún)^(qū)淋巴結轉移率為71.21%?(94/132);103例進行了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頸側區(qū)淋巴結轉移率為80.58%?(83/103)。結論 本組中PTC的多灶性特點較明顯;≥45歲的PTC患者的殘癌率及淋巴結轉移率均高于<45歲患者,但結果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多數(shù)PTC病例,甲狀腺切除范圍越小,殘余癌的幾率越大,甲狀腺全切除術后殘余癌的可能性最??;頸淋巴結轉移為其重要的轉移途徑,行頸淋巴結清掃是預防復發(fā)、減少再次手術的必要手段。美國甲狀腺協(xié)會的《甲狀腺結節(jié)與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是目前治療PTC較為合理的指南,同時建議首次手術常規(guī)行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